文明低碳寄哀思 绿色祭祀树新风

王江宇

2025年04月07日

本报记者 王江宇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我市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清明期间市民祭扫活动的服务保障引导工作,大力倡导“文明祭扫”,越来越多的市民采用“香囊寄哀思”“网络云祭祀”“鲜花换纸钱”等文明祭扫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4月1日下午,海勃湾区滨河街道白楼社区举办了“文明实践在行动 清明香囊寄哀思”清明习俗体验活动,居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香囊。大家将手中的布料缝制出雏形,填入晒干的艾草与丝绵,再用彩线仔细缝合,不一会儿,一个个立体饱满又精致的香囊就做好了。

“每年的清明节,社区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寄哀思活动,通过多元互动形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广大居民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营造‘绿色清明 文明祭扫’的良好氛围。”白楼社区居委会委员徐京说。

近年来,我市通过媒体倡议、社区宣讲等形式,让文明祭扫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祭扫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花店发现,鲜花祭扫被许多市民青睐。

在海勃湾区一家鲜花店内,市民赵燕一边挑选鲜花一边说:“清明节,我们用香囊、鲜花或是‘云端追思’等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这样的形式不失心意还更加环保,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特别有意义。”

清明节的内核是“慎终追远”,绿色低碳祭扫并非否定传统,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今年清明节期间,市民政局推出10项免费便民措施,确保清明祭扫平安有序、便民惠民。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李敏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殡葬新风,清明节前后,市民政局联合相关单位统筹推进服务保障、安全管理、文明引导等重点工作,对辖区陵园、公墓实施‘一园一策’管理,严控野外用火和燃放鞭炮行为,科学设置临时停车区,实施分流引导和错峰祭扫,共同营造平安、文明、绿色、节俭的清明祭扫氛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