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阳
2025年04月07日
张永平演示程派八卦掌器械。
■弘扬北疆文化 看非遗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布了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程派八卦掌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派八卦掌是八卦掌中一支很重要的分支。八卦掌是三大内家拳之一,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步法走转为主的传统武术,自清朝末年著名武术家董海川创立,流传百余年,以易理说拳理,借武技以修身,把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八卦、古代哲理、武技精华和养身要术融于一体。1966年出生的张永平正是乌达区程派八卦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派八卦掌第五代传承人。
“我从小就爱看武侠小说,想象自己拥有大侠一样的身手,巧的是,我父亲的同学正是程派八卦掌第四代传承人康起隆,我和师父的儿子也是同学。”张永平表示,有了这层缘分,16岁时,他就正式拜师学艺。1991年,张永平又先后几次去北京向刘兴汉、白玉才、王正亭、关欣等武术名家学习,研究程派八卦掌套路,并收集和程派八卦掌有关的武术套路剑谱等珍贵材料。
“习练武术是枯燥的,也是极有乐趣的。程派八卦掌的特点就是顶滚钻翻、戳点崩弹、拧缠走转,一招一式要在几百遍不断练习中才能掌握,但习得招式的成就感也是难以比拟的。”张永平说。勤学苦练近40年,他研习了吴式、陈式、杨氏太极拳以及程派八卦掌系列与器械(20多种八卦系列套路),学习了太祖、炮锤、通背等三十多种套路。
程派八卦掌流传至今留下许多珍贵套路、练法、功法、搏击法,且保存完整。其掌法套路,不仅具有养生保健、搏击价值,也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它不单纯是一种用于搏击、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代表着厚德载物、包容、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武学文化。作为第五代传承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张永平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其要领、功法、套路、搏击法,并于2008年来到乌海后,让程派八卦掌在乌达区落地生根,为乌海的武术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永平经常在健康主题广场、乌达区文化馆等地授徒授业,并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先后在乌达区胜利街小学、市第十二中学开设非遗课堂。此外,张永平还积极参与各项武术赛事,2001年参加全国八卦掌邀请赛获得优秀奖,2019年7月参加内蒙古传统武术比赛获一金一银,2020年10月参加内蒙古传统武术精英赛获一金五银,2020年12月参加乌海市武术比赛获得个人全能第三名。
张永平说:“强身健体是习练武术最大的优势,还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直以来,我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程派八卦掌发扬光大,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它,我将为此奋斗一生。”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