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乌海“绿色家底”更厚实

本报评论员

2025年04月10日

本报评论员

风和日暖草木生,植树添绿正当时。4月9日,我市举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乌海军分区官兵等一起挥锹铲土、扶苗围堰,共同为美丽乌海再添新绿。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实施了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全市沙化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在城市周边构筑起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书写了“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数据显示: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3%、41.2%;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从2009年的147.15万亩、53.55万亩减少到2019年的120.45万亩、34.62万亩,全市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达到10271.8公顷、84288.12公顷。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一代代乌海人接续奋斗的成果,更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的有力见证。

“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我们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争做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企业家和社会公众,通过植绿护绿、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大地增添一抹新绿。要争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每个人都要自觉行动起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抵制破坏绿地的行为,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让乌海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