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5年04月10日
本报记者 韩建慧
盎然春意里,一本好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心灵的慰藉。今年三月,一些新出版的好书进入读书达人的视线,涉及历史、文化、哲学和现实多个领域。这些书或从对古老文明抽丝剥茧的剖析,到对当下社会现象入木三分的洞察;或以独特视角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引领读者开启一场深度的阅读之旅。
这些书目都有啥?读者们都有怎样的观后感?记者也采访了几位读者,听他们与您聊一聊。
荐书一:《大河源》
读书达人宋海龙说,他今年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入榜的《大河源》,作者阿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宋海龙告诉记者,在这本书中,作家阿来以一贯的磅礴笔触,探寻江河文明的源头,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交织,展现河流对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在宋海龙看来,阿来的文字充满诗意与哲思,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自然散文,更是一部关于文明起源的沉思录。“阿来对三江源的描写尤为震撼,他写雪山融水如何从一滴晶莹的冰珠汇聚成奔涌的江河,最终孕育出高原上的牧歌与史诗。在我看来,河流不仅是地理概念,更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它听过羌笛声与马蹄声,看过部落迁徙与王朝兴衰,却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逐渐被遗忘。”他说。
“当然,最触动我的是书中‘河与岸’的隐喻,岸约束河,河也重塑岸,文明的边界何尝不是一场永恒的角力?这让我联想到当下城市化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我们是否在用钢筋水泥的‘岸’扼杀河流的野性?又是否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丢失了那份与自然共生的敬畏?”宋海龙说。
荐书二:《货郎图:小商贩肩挑大历史》
读书达人刘鑫推荐的是黄小峰的作品,名为《货郎图:小商贩肩挑大历史》,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刘鑫说,这本书以古代货郎为切入点,通过绘画、文献与市井文化,还原小商贩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存智慧与社会角色。“都说小视角大世界,这本书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以小见大,为读者打开一扇观察古代经济与民俗的窗口。”她说。
刘鑫对书中所说的明代货郎常备的“三色货”很感兴趣:廉价实用品吸引百姓,精致奇巧物讨好富户,另藏秘货(如避疫香囊)应对突发需求。“这种灵活性与现代小微商贩的精准营销不谋而合。”她说,“而且货郎群体中不乏女性。她们以卖花粉、卖绣样为名,实则承担着民间借贷中介、婚恋牵线等隐性职能,都是很有意思的发现。”
荐书三:《天著春秋》
热爱历史的读书达人李桓宇推荐的是王树增先生最新出版的《天著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李桓宇说,这本书以春秋时期的人物与事件为经纬,重述华夏文明的精神奠基,文风磅礴,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深度,读来酣畅淋漓。“作者选取的都是具有春秋大历史意义的对象,首章鸣条之战说的是商汤和夏桀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夏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历经471年后被终结。在充斥着野蛮与杀戮的战争史中,我看到了宏大的历史与时代的关系。”他说。
李桓宇还很喜欢书中描写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比如战争中兵器的演变,从青铜戈到铁制的刀剑,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细节让他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对历史的认识更加丰富。
荐书四:《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
读书达人王昭阳推荐的是《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这本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他看来,外卖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外卖骑手也常常受到媒体的追踪。这本书通过聚焦外卖骑手群体,揭露平台经济背后的劳动异化与制度困境,直击痛点,为大众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打工人”提供深刻视角。“比如书中揭示了平台如何通过算法和数字控制将劳资矛盾转嫁给骑手与顾客,例如平台通过差评机制让顾客成为监督者,骑手陷入‘失权状态’,而平台则隐身于幕后。这种‘数字控制’的隐蔽性让人反思技术进步是否加剧了劳动者的困境。”他说。
“骑手的生存博弈也很有意思,比如书中描述的‘挂单’技巧,骑手通过时间差与系统对赌,以争取更多订单,但平台不断修补漏洞,导致骑手的自由空间被压缩。这种‘与算法共舞’的生存策略也展现了劳动者的智慧。”他说,“总而言之,读这本书,让我们对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劳动机制、劳动保障有了更多的期待。”
这几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实的锋芒。无论是追溯文明的源头,还是直面时代的症结,这些书籍都将带领我们在阅读中完成一场思想的远行。正如读书达人们所言:“读《货郎图》时,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而《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则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是否正在成为算法的附庸?”
愿这些好书,能让您的春日生活丰富多彩。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