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5年04月11日
■身边暖新闻
本报记者 张楚研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谢幕生命?
有一种大爱,播撒希望;有一种善举,迎向新生;有一种接力,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人体器官捐献。
近日,在市人民医院一间手术室内,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内蒙古包钢医院OPO团队(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的医生按照严格的流程开展器官获取手术,获取了器官捐献者的肝脏和肾脏,随后急送至包钢医院进行器官移植。一切妥当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医护人员以及在场其他人员为捐献者举行了一场庄重肃穆的告别仪式,深鞠躬默哀,表达对他至高的敬意和缅怀。
据了解,这名器官捐献者在经过医院的全力救治,但仍然无法挽回生命。家属在市人民医院医学捐献服务站详细了解捐献器官过程后表达了捐献意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立即联系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以及内蒙古包钢医院OPO团队到现场。
“捐献者的亲属在跟我们沟通时说,捐献者生前虽然并未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但他表达过要捐献器官的意愿。作为家属,他们理解并支持他的想法,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便按照捐献者生前的意愿捐献器官,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市红十字会综合业务科科长、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李雪说。
捐献者家属没有犹豫地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在医生判定脑死亡后,开始器官获取手术。捐献者的器官随后被成功移植到3名患者身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脏器血流功能良好,患者病情稳定。
李雪作为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见证了整个捐献过程。“看着家属在最悲痛的时刻做了决定,让人由衷钦佩;器官捐献者虽然逝去但却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让人心生敬意;看着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做手术,确保这些器官能够安安全全移植到需要的人身上,不负器官捐献者,让人感动。我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仅一年的时间就见证了这一过程,心里五味杂陈,生命逝去的难过与重获新生的激动杂糅在一起,对‘大爱无疆’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作为协调员,我的使命就是当好生命‘摆渡人’,让更多的患者重燃希望,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李雪说。
近年来,随着人体器官捐献移植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部门、媒体的不断宣传,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截至目前,我市实现人体器官捐献4例,成功捐献器官10个,成功挽救10人生命。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累计达2901人。
“我们在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有意愿但是不知道如何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其实,志愿登记的方式很简单。”市红十字会综合业务科工作人员吴晓雅说。
志愿登记方式共有三种: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即可进行登记;电脑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也可前往市红十字会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目前,我市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设立医学捐献服务站,有意愿的市民可以前去咨询。”吴晓雅说。
生命如长河奔涌不息,希望似繁星点亮苍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爱工程,是医学教育科研事业的重要基石,更是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希望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用爱心点亮更多生命的未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