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针线篓

2025年04月11日

聂难

春日的微风,裹挟着蓬勃的生机,从半敞的窗户悠悠飘入,轻柔地摩挲着面庞,恰似外婆那满是褶皱却无比温暖的手。晌午的日光,褪去了冬日的凛冽,带着融融暖意,恰似灵动的金蝶,在屋内欢快地舞动,最终在房间的角落栖落,在那儿,一个陈旧的针线篓静静搁置着。

刹那间,时光仿若倒转,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儿时的我,仿若一只欢快的雏燕,整日粘在外婆身旁。而这个针线篓,是外婆生活中形影不离的挚友,更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所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的针线篓宛如一个神奇的百宝囊,装满了生活的琐碎与温情。

轻轻揭开针线篓那略显破旧的盖子,一股淡淡的樟脑丸气息混杂着岁月的味道扑鼻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碎花布精心缝就的针线包,上面的针脚细密整齐,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外婆的心血。打开针线包,粗细各异的缝衣针整齐插在蓝绒布上,像一群待命出征的士兵。旁边,几卷色彩缤纷的缝衣线排列着,红的似燃烧的春日繁花,蓝的如澄澈的晴空,绿的若鲜嫩的春草,那些色彩仿若外婆用生活的颜料亲手调和,即便历经时光打磨,依旧明艳动人。每一卷线,都曾在外婆灵巧的指尖穿梭,缝补着生活的缝隙。

针线篓里,还有一把小巧的剪刀,刀刃虽不再锐利,却闪烁着岁月磨砺的光泽。这把剪刀,见证了无数个日夜,陪伴外婆裁剪出一件件合身的衣衫,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别样的色彩。软尺安静地躺在一旁,它那微微泛黄的刻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与家人的成长。小时候,每当外婆要为我做新衣裳,总会拿着软尺,在我身上小心地量来量去,口中念叨着各种尺寸,那专注认真的神情,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心底。

夹在一本旧日历里的绣花稿,是外婆针线篓里的又一珍宝。那些绣花稿,有的是外婆亲手绘制,图案质朴而灵动,有娇艳的春花、轻盈的春燕,还有寓意美好的如意纹,每一幅绣花稿都承载着外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记得有一回,外婆为我绣了一个带有小兔子图案的手帕,小兔子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要从手帕上蹦出来。我拿着手帕,爱不释手,逢人便炫耀,那是外婆给予我的独一无二的爱。

花花绿绿的碎补丁布,如同一块块五彩的拼图,拼凑出童年的回忆。在那个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外婆总能用这些碎补丁布,巧妙地将破损的衣服变得崭新如初。她会依据衣服破损的形状和位置,挑选合适的补丁布,再用细密的针脚,将补丁与衣服完美融合。那些补丁,不再是衣服上的瑕疵,反倒成了独特的装饰,让每一件衣服都有了自己的故事。

装着樟脑球的纱布包,默默守护着针线篓里的宝贝,不让它们遭受虫蛀。未完工的鞋底,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针脚,每一针都凝聚着外婆对家人的关怀。外婆做的鞋底,结实又舒适,穿上它,走路都格外稳当。还有那些未缝补的旧衣褂子,静静地躺在针线篓里,仿佛在诉说往昔的故事。

小时候,每当春日的黄昏降临,外婆总会坐在昏黄的灯光下,脚边放着那个针线篓,开始她的“劳作”。我则依偎在外婆身旁,看着她熟练地穿针引线,灯光将外婆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墙上,宛如一幅温馨的剪影。外婆一边缝补衣服,一边给我讲着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童年的天空。

随着时光流转,我渐渐长大,去远方求学、工作。外婆的针线篓,也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直到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外婆病重,我匆忙赶回家,在那个熟悉的房间里,又看到了那个针线篓,它依旧静静放在那里,只是落满灰尘,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再次触碰。

外婆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她的离去如同一道无法言说的伤痛,深深刺痛我的心。自那以后,回忆的线索似乎越来越少,我像个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努力在记忆的海洋里打捞与外婆有关的片段。而这个针线篓,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让我再次感受到外婆那浓浓的爱意。

如今,每当我看到这个针线篓,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它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物件,更是外婆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泪水,承载着外婆对家人无尽的关爱。我会将它悉心珍藏,让这份爱,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延续。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