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织出“金凤凰”

王超

2025年04月14日

■记者走基层

本报记者 王超

“姐妹们,签了!11万元订单!20家企事业单位!接下来,大家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咱们‘凤凰巧娘’可算织出了金凤凰。”4月10日下午,“雪中送炭·循爱桥”家门口就业集体签约活动刚一结束,欢呼声瞬间点燃了“凤凰巧娘”手工坊,巧娘们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这一喜悦。

“凤凰巧娘”是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为辖区就业困难群体量身打造的灵活就业项目,通过开展免费培训、提供场地和前期原料,引导鼓励居民主动学习编织、掐丝、羊毛毡等手工艺,并通过公益集市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去年3月,我还是个连钩针都不会用的新手。”居民于幸赟展示着手机相册里密密麻麻的订单截图,“现在带着孩子做手工,上个月光钩织玩偶就卖了1264元。”

就算这样,墨香梨园社区党委书记韩肖莹还不满足:“小集市承载不了大体量,单打独斗也没有优势,总是挣点零花钱对改善生活帮助有限。”

转机出现在我市举办的非遗展上,当巧娘们现场展示掐丝工艺时,围观的群众发出阵阵赞叹:“这手艺太精致了!能批量生产吗?”

“没想到市场反响这么热烈,但社区产能却让销售商有所顾虑。”韩肖莹回忆道,“关键时刻,街道的援手来了。”

2025年,凤凰岭街道决定以“凤凰巧娘”手工坊为孵化基地,打造“雪中送炭·循爱桥”特色就业品牌,并全面摸底统计街道6个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墨香梨园社区牵头组建专业培训团队,每周开展1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先后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巧娘队伍也扩大到50人。街道更是带着样品四处奔走,为巧娘们拓展销路。

“扶持‘凤凰巧娘’是我们街道应尽的责任。”凤凰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振艾说。

4月10日,郭振艾代表街道出面帮助“凤凰巧娘”与20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总额11万元的结对互助订单。

“‘巧娘织梦’公司即将挂牌成立,实体店也要开进商圈!”手工坊内,韩肖莹的宣布引来阵阵掌声。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为展台上振翅欲飞的凤凰掐丝画镀上金边——这只由巧娘们一针一线编织的金凤凰,终于要飞出社区了。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