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维娜
2025年04月14日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青年产业工人“充电赋能”。
青年志愿者开展政策宣传。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一座城市,因爱而温暖。
近年来,我市青年志愿服务不断向常态化、规范化、项目化方向发展。从重要时间节点和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到项目化运转,团市委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及群众需求,设计精准“滴灌式”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精细设计、搭建平台、做实保障,实现志愿服务“快、精、稳”,打通志愿服务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以此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化、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突出政治引领
志愿服务“快”速响应
近年来,团市委在组织体系建设、品牌项目培育、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我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志愿者们的一次次志愿服务,汇聚成一缕缕阳光,温暖着这座城市。
4月2日,团市委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2025年乌海市“青年产业工人流动夜校”启动仪式暨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活动现场,团市委为青年产业工人流动夜校揭牌;乌海乌兰牧骑还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各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爱心义剪”关爱产业工人、“传统文化培根润心 ”青少年社会实践、“爱心义诊进园区 情暖产业工人心”等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园区青年产业工人、青年志愿者200余人参与。“今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这场活动,做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还参与了拔河比赛,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提升了团队荣誉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在此特别感谢大家对我们职工的关爱,希望类似活动能经常举办。”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胡峰说。
“今后我们每月都会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园区,送学上门开办‘流动夜校’,将文体培训、非遗体验、联谊活动等送到园区青年身边,希望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让他们乐享精神文化,尽享高品质生活。”“青年产业工人流动夜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安然说。
近年来,团市委依托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深度整合资源,联动工作品牌,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动员广大青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环保、助老、服务重点青少年、残疾人、青少年思想建设等,我市打造了17个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化品牌项目,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不断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同时,与三区团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海勃湾区税务局、乌海超高压供电公司等15家单位进行项目认领并签订协议,每月定时通过“乌海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及时推广志愿服务项目成效,吸引更多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志愿者以及服务对象。
坚持导向思维
志愿服务“精”准开展
团市委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在党建带团建的引领下,优化志愿服务项目设计及分工方式,提升组织效能,实现志愿服务精准设计、精准分工。
统筹开展走访调研,结合党政中心任务和青年需求,精准设计一批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效果好、具有稳定政治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红色剧本学党史 赓续血脉守初心”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推出“红色剧本”,以当下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桌游+推理剧”形式,进一步引导青年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阳光助残 暖心圆梦”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为残疾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积极为残疾青少年的父母及成年残疾青年推荐就业岗位,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
“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为双职工家庭寒暑假无人照看孩子的问题,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喜闻乐见的七彩假期课堂,围绕青少年思想引领、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美术手工课堂、生态环保、科学探索等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青少年儿童的假期体验,2023至2025年,七彩假期在18个社区、2个中心、1个心理辅导站开展,配备青年志愿者955人,覆盖5425名青少年,真正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项目化运转后,我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变‘零散发动’为‘包干分工’,各青年志愿服务队‘耕好责任田’,在所专注的项目中不断积累经验,团结青年志愿者精准解决基层问题,满足群众需求。”团市委志工部负责人郝燕茹说。
健全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稳”步发展
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助力城市文明、乡村振兴,引导城市交通、帮助贫困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让爱心实现“双向循环”,团市委还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保障激励模式,广泛动员市场主体参与,定制开发我市青年志愿者激励程序。同时,团市委不定期邀请各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青年志愿者参加,听取项目运作情况及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建议、困难等,及时给予项目运作帮助。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青年代表等群体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意见建议,为改进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依据。
去年以来,我市开展1308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突破36000小时,保障全市重大赛会活动的同时,全力引导各族各界青年投身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各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转以来,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加入乌海青年志愿者行列。
“我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坚持‘项目引领、扩面提质’并重,近年来策划实施17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自治区奖项2金6银7铜,2个项目入围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铜奖。在‘12·5’国际志愿者日,通报表扬了一批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及组织,以正向激励提振志愿者积极性。”郝燕茹说。
青春逢盛世,奋进正当时。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共青团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建功新时代,积极探索常态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全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升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局贡献度。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