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
2025年04月14日
四通八达的道路让出行便利。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城市主次干道是一座城市的脉络。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勃湾城区只有新华街、人民路两条主街路,还是“柏油马路沙子盖”。时光荏苒,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犹如黑色绸带,蜿蜒穿梭于城市林立的高楼间,顺畅地连接起每一处繁华与宁静。
纵横街巷 勾勒城市轮廓
高楼大厦或许是城市的地标,但真正让城市“活”起来的,是那一条条或宽或窄的街路。它们承载着居民日常出行的脚步,也见证着城市的日升月落与岁月变迁。
从最初的一街一路逐步向外扩展,几十年间,乌海不断发展壮大。据2021年出版的《乌海市地名志》记载,海勃湾区有街路巷109条,海南区有19条,乌达区有32条。
三区内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新华街、人民路、巴音赛街、巴彦乌素街,还有不少“后起之秀”,如海勃湾区的鸿达街、神华街、万晨街、翰林路、启航路,海南区的仁和路、海东路,乌达区的文体路、八一路、温馨路、柳荫大道……一条条街路四通八达。
近期关注“以旧换新”的人不难发现,一个名为“通用海河店”的名字让人生疑,地址位于人民路,为什么不叫“人民路店”?其实,人民路在历史上有过海河路、跃进路两个名字:1976年乌海市革命委员会命名为跃进路,1984年由市政府更名海河路,因这条路可以从海勃湾北部抵达黄河岸边的黄柏刺渡口而得名,直到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人民路。
新华街则因其南侧坐落有乌海市新华书店而得名,曾因其径直通往乌海站(今乌海东站),被老百姓俗称为“车站路”。与此同时,1984年市政府将原乌海市革委会命名的红卫大街更名为千里山大街、育红路更名为乌兰路、东方红大街更名为甘德尔山大街。后来有的街路被更加准确地称之为千里山街、甘德尔街。除此之外,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长青街、黄河街、公园路、建设路、海拉路等多条街路名一直沿用至今。
记者从海南区民政局了解到,1982年,海南区政府为城区中的兴新街、丰盛街、永新街、爱民路、利民路、文明路等几条街路命名。海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刘喜介绍,兴新街为今巴音陶亥街(曾称东山街)、丰盛街为今巴彦乌素街、永新街为今西桌子山街(曾称桌子山东街),爱民路、文明路是今金融路(曾称白云路)和广场路的一部分。而南起654公路、北至兴新街,长900米,以砂石铺成的利民路已经消失,这条路上现今坐落着金海、滨河等小区的一部分。
乌达区的巴音赛街原名乌达大街,建设路原名和平街。梁家沟矿区的复兴路、兴华路、矿建路,黄白茨矿区的文化路、矿山路、东工路,苏海图矿区的苏海图街、苏海图路、团结路等诸多道路随着城市的建设,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每条道路都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它们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当我们行走其上,丈量的是城市距离,触摸的却是文化温度。
拥堵变舒途 出行更便捷
了解过去,我们不免唏嘘。
如今,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串联起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小区、繁华热闹的商圈以及蓬勃发展的园区。近几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打通“断头路”、拓宽车道、新建道路……一个个“小手术”让城市交通越来越便捷,群众出行越来越高效。
海勃湾区双拥街向西打通,建设北路与乌兰路实现通车;车站南路向南“开疆拓土”,甘德尔街与海达街再次“握手”;黄河东街、甘德尔东街等向东贯通与东环路、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相连……曾经的断头路摇身一变成为通途,翻修一新的路面整洁宽阔,公交车、私家车等有序通行,人们的出行效率显著提升,生活节奏也更加轻快。
家住海勃湾区花开四季小区的李峰受益于双拥西街改扩建工程,据他介绍,这段路虽然只有200多米,却连接着机场路、建设路等多条路段,可将往来车辆有序分流,让来往的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前他下班沿机场路、乌兰路,右拐途经海北街,然后才能拐回小区。别看只绕行几百米,可这段路花费的时间却一点儿也不短,车流量大、道路拥堵。“双拥街向西打通后,我们下班回家直接从双拥街和乌兰路路口右转即可,路程缩短,沿途拥堵少了,心情也好。”李峰说。
行驶在2024年完工的车站南路可以看到,干净平坦的道路一路向北,立交桥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而行,路灯、路牌、护栏等道路附属设施一应俱全。“这条路,车辆畅行无阻,居民出行也不再绕路,大大降低了我们出行的时间成本。”居住在海勃湾区站南东小区的郝伟民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地点在海达街,别看直线距离短,可走起来却费劲,以前要经甘德尔街到人民路,最后拐上海达街,虽然红绿灯少,但路程长,车流量大,上下班没有二十分钟根本到不了地方。现在,他步行也就十来分钟。
2020年,甘德尔桥建成通车后,滨河新区和海勃湾老城区的连接愈发紧密,甘德尔街也逐渐成为一条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符的是,这条路仅仅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狭窄城市小路,常见汽车大排长龙,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在车流中穿行,剐蹭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相关部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会议讨论,最终决定在“窄缝”中开辟一条非机动车道。2024年,甘德尔街建设路至海拉路路段依据实地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家住海勃湾区京海城·家泰小区的李敏回忆,甘德尔桥通车后,小区北侧的甘德尔街这段道路就划分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但是向东过路口行驶后,道路突然变窄,人车混杂,不管是驾车还是骑车的人都捏一把汗。“胆儿小的我宁愿绕行。今年这段路被拓宽,骑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的人有了专属道路,汽车途经这里也畅通了不少。”她说,“出行畅快,政府的这项举措真是既贴心又暖心。”
架设绕城路 激发城市活力
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海勃湾城区东部,由南至北,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疏密有致的建筑群、方寸之美的口袋公园让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沿线焕发出勃勃生机。
沿海拉公路向北进发,道路宽敞平整、标线清晰,路两侧的绿化带被整修一新,中分绿化带内的对节白蜡、金叶榆、太阳李等乔木高低错落,道路绿化颜值让驾乘变得赏心悦目。行驶大约两公里,三厂互通立交桥便映入眼帘。这座公路立交桥承担省道217线、省道318线及海勃湾城区道路共5个方向交通转换枢纽的功能,是连通三区的“人”字形南北快速通道路网格局的关键交叉点。市民王鑫激动地说:“漂亮的立交桥,纷繁的匝道,如果不是醒目的路标和熟悉的地名,我还以为自己到了外地。这桥、这路看上去真大气。”
按照指示向海勃湾城区方向进发,几分钟后就到达海拉路与海达街交会路口。道路东侧,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口袋公园景色如画。路口西北角,一块写着“中国书法城”字样的大石头气势恢宏,后方的口袋公园里,桃花盛开幽香阵阵,健身步道绚丽多彩,小广场宽敞整洁,周围的群众在这里尽享春光无限。附近小区居民李海娃说:“之前羡慕别人出门就能逛公园,现在好了,我们周围要建好几个口袋公园,树木花卉自不必说,还充分考虑老人、小孩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增添基础设施,我们出门就能遛弯、锻炼、乘凉,多好哇。”
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穿海勃湾城区东部一路向北,沿途留下了不少不规则的建设用地、拆迁区和桥墩。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地块,海勃湾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煞费苦心,在桥墩下规划建设停车区,将空地设计改造为口袋公园,清理拆迁区垃圾,铺设彩色石子,并在道路沿线栽种了卫矛、金叶复叶槭、杨树、云杉等树种。
在市第七中学东侧的口袋公园里,这边广场、景观花坛、艺术廊架让人们在美景中流连忘返,那边桥墩下的笼式足球场、街头篮球场、滑板场等运动场地让市民尽享运动乐趣。
在甘德尔互通立交桥、黄河街互通立交桥等处记者看到,造型别致的“长城墙”保护着桥墩,桥下的空地被硬化美化,还施划了停车位。
如果驾车行驶在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公路,那宽阔的沥青柏油路面、崭新的交通标识、科学规划的互通立交桥,让人们尽享道路畅通带来的便捷。
回首,城市道路的变化历历在目;展望未来,精品城区的蓝图愈发清晰。一条条街路不仅是出行的通道,更是城市的“颜值担当”与“发展动脉”,它们以崭新姿态彰显城区魅力,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