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互嵌发展擦亮民族团结幸福底色

——海勃湾区以零工市场为纽带绘就互嵌式发展新画卷

赵永刚

2025年04月15日

4月8日,海勃湾区零工市场内人潮涌动,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最新招聘信息,零工们或驻足浏览岗位,或在休息区下棋打牌、打乒乓球。这个集就业服务、休闲学习、权益保障于一体的“温暖港湾”,不仅是零工群体就业的“暖心驿站”,更是海勃湾区推动民族团结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从“马路等活”到“暖心驿站”

曾经,零工群体常面临风吹日晒中等活、权益保障薄弱的困境。作为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关键载体,海勃湾区零工市场自投入使用以来,致力于破解零工群体“就业难、环境差、权益保障弱”等痛点。市场内不仅配备了休息区、电视角、乒乓球桌等,还常态化开展免费理发、义诊、普法讲座等公益服务。“以前在路边等活,现在通过大屏幕就能看到用工信息,市场里有地方歇脚、有热水喝,还能学安全知识,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零工潘存军感慨地说。

为提升就业效率,零工市场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线上可通过“海勃湾数智零工市场”小程序、19个求职群、5个招工群及6个快手服务群,实时推送超1.5万个岗位信息,累计开展240余场直播带岗活动;线下设立服务窗口,提供职业指导、报名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数据显示,市场日均服务零工300余人次,已成功推荐2600多人次就业,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阵地。

各族群众“共学共事共乐”

海勃湾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零工市场建设全过程,创新打造“劳务共育石榴红 民族团结心连心”品牌。零工市场内,民族团结标语循环播放,政策宣传册触手可及;每逢民族政策宣传月,各族零工群众共同参与招聘会、普法宣讲会,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司法局工作人员定期入驻,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保障各族群众平等权益。

“在这里,各族兄弟姐妹一起找工作、聊家常,像一家人一样。”零工巴雅尔笑着说。零工市场通过“服务共融、活动共办、权益共护”,让各族群众在就业中实现“共学共事共乐”,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让零工市场成为凝聚人心的“磁力场”

“零工市场不仅是找活儿的地方,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海勃湾区零工市场负责人石丹说,市场通过完善设施、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既解决了零工的急难愁盼,又成为凝聚人心的“磁力场”。如今,这里日均接待各族零工群众数百人,成为展示民族地区就业服务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的“窗口”。

从提供岗位到守护权益,从技能培训到文化交流,海勃湾区的实践证明,就业服务与民族团结的“双向奔赴”,是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金钥匙。未来,海勃湾区将继续深化“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零工市场为样板,拓展服务内涵,让更多群众在“温暖港湾”中实现就业增收、情感交融。

(赵永刚)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