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劲吹防火 之弦要紧绷

张靖爽/文 齐艳芳/绘图

2025年04月17日

本报记者 张靖爽/文 齐艳芳/绘图

春风劲吹,火险骤升,春季是火灾高发期。干燥的天气、易燃的植被以及各种户外活动都可能成为火灾的诱因。那么,当下哪类火灾易发?市民又该如何防范?不妨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小“电车” 大隐患

人们日常生活中,电动自行车节能、环保、方便、快捷,是目前除了汽车之外,保有量较高的一类代步工具。反观我们身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室内充电、充电时间过长等情况每天都在上演,成为人们身边的隐患。

为降低电动自行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少小区物业积极建设停车充电棚、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设施,满足市民充电需求。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居民仍偏向飞线充电,更有甚者将电线、插排长时间悬挂在外。

家住海勃湾区粮食局家属楼的赵华告诉记者,他家的外窗台成了邻居存放插线板的地方,有的插线板甚至还在燃气管道与墙体的夹缝中存放,即使在不充电的情况下,插线板仍旧通着电。“没办法,小区里有电动自行车的都是这样充电,因为都是邻居,想要说也抹不开面子。”赵华说,“这些电线有的使用了好几年,已开始老化;有的则是两根电线进行拼接;有的甚至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充电,仅用一个塑料袋包裹插线板防水……”

谈及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危害,赵华十分担忧,希望邻居可以自觉将电动车推到安全区域充电。

“电动自行车火灾在我市算是比较常见的火灾类型之一。2023年10月,海勃湾区千禧苑小区一车棚起火。大火扑灭后,车棚内一片狼藉,停放的40辆摩托车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全部被烧毁。”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张煜告诉记者,有实验表明,电动自行车的锂离子电池在短路后30秒即可出现明火,3分钟火焰温度就可达到1200℃,火势达到顶峰时,浓烟、有毒气体会以每秒3米的速度迅速蔓延,人一旦吸入3到5口后便会中毒昏迷,随后窒息死亡。一辆电动自行车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足以使多人窒息死亡。

对此,张煜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一定要选择国家认证的合格品牌。切勿私自改装电动自行车,更不要选用非原装充电器充电。

“市民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一定要自觉把电动自行车停在集中停放的场所;充电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先插电池插头,再插电源插头;拔电时,先拔电源插头,再拔电池插头,且充电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充电,避免过充;更要避免电池直接暴晒或靠近温度过高的热源,因为外界温度过高容易影响锂电池散热,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极易引发隔膜熔穿和短路现象。”张煜说。

“我们小区改造前曾接连发生两起火灾。”居住在海勃湾区某小区的张女士回忆,事发在她家的隔壁单元,楼道内停放着的电动自行车起火,有4人被困楼上,消防员灭火后,几人成功脱困。虽然没有受伤,但浑身被熏得乌黑,出了单元门都坐在地上,显然被吓得不轻。这边救援刚结束,相邻住宅的一个单元也传出了“救命”声,又是楼道里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惹的祸。

“电动自行车不能进入楼道,更不能在楼道中充电。居住在小区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劝导类似的行为。”张煜表示,楼道不仅是人们平时出入的通道,更是灾难来临唯一的生命通道。

柳絮飞 要小心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踏青赏花时。但与此同时,杨柳絮也变得蠢蠢欲动起来,虽说这是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现象,但还是给市民带来了诸多困扰,极易引发火灾便是其中一点。

“我市曾发生多起由飞絮爆燃引发的绿化带火灾事故,甚至有的还引燃了停在路边的汽车,造成了经济损失。虽然近两年杨柳飘絮大量减少,但仍能见到‘集结’在路面和绿化带中的杨柳絮。”张煜介绍,预防飘絮火灾同样不可忽视。杨柳絮中含有大量油脂纤维,燃点低、燃烧快,沾一点火星就可以在2秒内迅速燃尽。在杨柳絮周围放置树叶、纸箱等可燃物,杨柳絮被点燃后,不到5秒钟,周围可燃物就会被引燃。一旦杨柳絮起火,很快就会出现“火烧连营”的严重后果,如果点燃周围其他易燃物品,消防员接警到达现场时火势很可能变大,甚至难以控制。

今年,我市消防部门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强化对杨柳絮重点防范区域的管理,加强清扫工作,必要时开展湿化作业。同时,消防部门深入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引导市民关注杨柳絮易燃情况。张煜说:“孩子的好奇心重,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他们看到点燃柳絮的视频后,会出现模仿的情况。因此,学校是宣传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的看管和安全教育,避免点燃柳絮取乐等情况的发生。

张煜提醒,广大市民要及时清理附着在易燃物上的柳絮,如家庭厨房要及时配置纱窗,勤打扫,防止在做饭时产生的明火将飘入的柳絮引燃;停车场及小区的物业服务单位应及时清扫场地内的杨柳絮,防止出现火情引燃车辆,导致损失扩大;私家车主要加强车辆保养,防止飞絮大量堆积在汽车发动机舱内,引发火灾,同时在停车时也要观察车辆周围情况,发现柳絮堆积及时清扫或避免停放车辆;在室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的场所,更要注意及时清理柳絮,消除隐患;吸烟的市民要坚决杜绝随手乱扔烟蒂的陋习,确认烟头完全熄灭以后再扔进垃圾桶。遇到柳絮大面积堆积,要及时清扫,并可用水浇湿,或用黄沙、泥土进行掩盖,以免留下火灾隐患。一旦发现火情,及时报警求助。

农事用火 要经心

春季是农事活动的繁忙时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事用火安全不可忽视。违规农事用火极易引发火灾,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农事用火的主要种类有烧荒、烧秸秆以及烧灰积肥等。“烧荒是指在农田、荒地等区域焚烧杂草、秸秆、树枝等杂物;烧秸秆是指收获季节后,将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直接焚烧;烧灰积肥是指通过焚烧植物残体等获取草木灰作为肥料。”张煜说,当违规农事用火引发火灾时,火势往往迅速蔓延,难以控制。在火灾现场,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不仅会阻碍人们逃生,还可能导致人员窒息、中毒或被烧伤。

4月6日,乌达区四化村就有一处露天堆放的草垛起火,起火原因为遗留火种导致。所幸没有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死亡。

“火灾的高温能够瞬间摧毁各类农业生产设施,如灌溉设备、农机具、温室大棚等。这些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一旦受损,将会导致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田野与村庄往往距离较近,加之春季风沙大,违规农事用火引发的火灾很容易蔓延至周边的民宅。”张煜说,为了避免违规农事用火带来的巨大危害,广大农民务必严格遵守用火规定,增强防火意识,选择科学、环保的方式进行农事活动。

消防通道 不可堵

消防通道亦是“生命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它承载着救援力量快速抵达现场的重任。

近日,记者走访了海勃湾区的新天地中央公园、蒙西世纪城、信达家园、恒信花园、庆和小区、狮城小区等多个居民小区,看到私家车、三轮车占据着小区通道、消防通道出入口等处,不少楼梯间更是被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桌凳等废旧杂物占据,而原本是用来防止车辆驶入、保持消防通道畅通的可移动隔离桩、隔离球、限高栏等设施也因疏于管理,变成阻碍消防通道畅通的障碍物。

在海勃湾区的一些老住宅小区,因小区楼距、通道较宽,消防通道拥堵情况较轻,但楼道间破旧的儿童自行车、板凳、电动自行车、鞋盒等杂物将楼道挤得十分狭窄。在高层住宅楼,更是有不少居民把门外的通道当成了“自留地”,超高鞋柜、储物柜安在家门口;少有人通行的楼梯间则化身为个人的储物间,堆放着床垫、柜子、菜缸、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大型玩具汽车等五花八门的杂物。

不仅如此,车辆侵占小区道路、消防出入口等现象也比比皆是。

在海勃湾区的建北小区、蒙西世纪城、金旺角等小区里,车主对“消防通道、禁止停车”“生命通道、禁止停车”等警示标语视而不见,将自家车辆随处停放,使小区路面变得非常狭窄。

“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也很无奈,这里的车每天都停得满满当当,如果遇上急救或火灾,又高又宽的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进不来。”家住蒙西世纪城小区的吴珊说,“不过这种情况好像不只存在于我们小区,我看很多地方的消防通道都被占用着,确实是很危险。”

张煜表示,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是迅速扑救火灾、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前提,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消防通道被堵耽误救援、贻误最佳救援时机,小则老百姓财产受损,大则祸及生命。

“在我市,小区停车位不足、家中存储空间不足、居民消防意识不高等原因是老百姓挤占消防通道的主要原因。不论是何原因,消防通道是严禁占用的。”张煜说,每次出警时,消防队都会告知物业提前联系业主、清开消防通道。情况紧急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侵占消防通道耽误救援,会追究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第二十八条中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而对于占用消防车道的责任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针对春季火灾防控工作,我们建立了‘防消宣’三位一体机制。一是各区消防救援部门联合各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开展春季防火宣传,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做到焚烧秸秆有人看护,用火用电不离人。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3月中旬市安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消防部门联合住建、应急、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共检查小区64个,发现消防隐患124处,消除隐患问题78条,其余的隐患问题正在推进整改。三是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管,近期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民政部门针对全市的养老机构开展全面检查,督促养老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帮助排查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张煜建议广大市民做好清阳台、清楼道、清厨房,关电源、关气源、关火源等自防工作。使用取暖器设备要远离可燃物1米以上;电动自行车切勿进楼入户、切勿飞线充电。如遇火情,请立即拨打119并科学避险。如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对楼道火情未知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盲目进行逃生,可以在家中固守待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