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兰
2025年04月18日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它悄无声息地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了解高血压知识,做好自我管理,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一步。
一、认识高血压:警惕身体的“隐形警报”
高血压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高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许多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血压突然升高时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表现。部分患者即便血压显著升高,也可能因耐受而无不适,这使得高血压更具隐匿性和危险性。此外,高血压分为原发性(病因不明,与遗传、生活方式等有关)和继发性(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明确病因引起),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类型。
二、高危因素:哪些行为在“推高”血压?
1.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每日摄入盐超过 5克)、长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都是血压升高的“帮凶”。
2.遗传与年龄: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患病风险显著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3.疾病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会协同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三、科学管理:从生活细节把控血压
(一)饮食调节:做自己的“营养师”
控盐限钠:减少酱油、腌制品等高盐食物;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 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
均衡膳食:多吃富含钾的食物,促进钠排出;增加全谷物、低脂乳制品、鱼类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与胆固醇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二)运动干预:让身体“动”起来
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 30分钟以上;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血管弹性。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晨起血压高峰期剧烈运动,气温骤变时做好保暖措施。
(三)生活方式:养成健康作息
戒烟限酒:吸烟会收缩血管,饮酒会刺激血压波动,应尽早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5克,女性不超过 15克。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至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四)监测与治疗:遵医嘱不松懈
定期测压:建议家庭常备电子血压计,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数据;高血压患者复诊时携带记录,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规范用药: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服药期间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咨询,避免因血压波动引发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重点防护更安心
1.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避免血压骤降引发脑供血不足;注意体位变化时动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2.孕妇:孕期定期产检监测血压,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警惕妊娠期高血压,及时就医。
3.肥胖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每减重 1公斤,血压可降低 1至2mmHg。
(刘孟兰)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