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5年04月18日
市就业服务中心开展数字员工使用培训。
■就业促进行动 聚合力 惠民生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近日,在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数字员工复审技能提升补贴业务审核后自动打印的审核材料,确保补贴发放合法合规。“这些材料经过数字员工初审,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只需要将材料打印出来再次核对,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市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主任关虹说。
审核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数字员工上岗。
数字员工是集成AI、OCR、RPA等技术开发的虚拟劳动力,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自动化流程处理技术,支持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可模拟人工操作,高效处理规则明确、重复性强、业务量大的工作任务。
今年初,我市率先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将数字员工应用到失业保险金和技能提升补贴业务审核,模拟人工操作登录内蒙古人社系统业务综合办理平台,通过跨系统比对参保记录、就失业登记状况、培训记录、证书获取情况等,进行全天候快速智能校验,无差错处理业务日均300余笔,以往需要数周才能完成的审核流程,如今仅需几个工作日,这是以往人工服务的2至3倍,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人工审核一个人的技能提升补贴材料大约需要5分钟,科室还要办理其他十几项工作业务,同时要接听业务咨询电话、接待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等等,常出现一两个小时也审不完一份申报材料的情况。”关虹说。她举了个例子,我市在一次技能提升补贴业务审核中,全市各级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工作人员在业务高峰期从上午8点开始工作,中午无休,晚上10点下班,周末加班审核,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审核1600余条。“以前在业务高峰期根本不敢承诺技能提升补贴什么时候能够发放到申请人手里。”关虹说。
数字员工上岗后,情况完全改变。数字员工在线快速核查数据,人工服务灵活响应,形成“即时审核+实时反馈”的服务闭环,实现经办全过程留痕,经办信息可追溯、办理结果可复盘、疑点数据可预警,有效规避因单纯依赖数字员工或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判和疏漏。记者采访前一晚,数字员工初审70余份材料,出错率为0。
“往年,上一年度的技能提升补贴业务要审核到下一年度的4月份才能完成。今年初,数字员工上线后,上一年度未完成审核的在1月份就全部完成,补贴早已发放到位,且业务量大的时候也能当月业务当月清。”关虹说。
市民高伟对数字员工上岗后技能提升补贴的发放速度深有感触。他说:“我2023年取得化工单元操作工四级(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申请技能提升补贴,等了好几个月才收到补贴。今年初,我取得化工总控工三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当月就收到了补贴。当时还觉得之前是工作人员拖沓,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业务量过大导致不能及时审结。现在数字员工上岗,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
市就业服务中心采用“数字员工+人工服务”的业务协同办理模式,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失业保险金和技能提升补贴业务办理全流程智能审核,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让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接下来,市就业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数字员工在就业领域的场景应用。“我们将拓展数字员工场景应用,持续加大智能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就业公共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精准、便捷的暖心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曹裕强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