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付兰伟 董小锋
2025年04月23日
本报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付兰伟 董小锋
近日,乌海能源五虎山矿业公司综采二队在共产党员、队长张明伟的带领下,成功将011205工作面停采线后移30米。这一成果,是张明伟以党员身份冲锋在前、引领团队奋进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党员在生产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与责任担当。
3月23日中午,011205工作面生产现场,张明伟提出将已到停采线的工作面后移30米,立刻引来了生产班工友们的反对。当时,综采二队只有60多人,却承担着011205和011008两个工作面的生产重任。平日里,大家既要检修生产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又要保障原煤产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指标,还要应对各种临时的突击任务,工作负荷极大。大家本想着011205工作面停采后能稍作休整,后移30米不仅意味着工作量大幅增加,还涉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调整,以及保障相邻巷道安全等复杂难题。
张明伟作为乌海能源公司2024年度劳动模范,一直以敢想敢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著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带领团队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的优异成绩,并且月月超额完成原煤生产任务,所负责的工作面多次被评为精品亮点工程,在职工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深受大家的信赖。面对工友们的质疑,张明伟镇定自若,因为他早已对各项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规划。
张明伟算了一笔账。12层煤属1/3焦煤,煤质优良,市场需求稳定。若按原计划开采,停采线后的30米煤层将被永久压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提出设想之前,张明伟连日来和几位队领导以及技术骨干进行了无数次研究测算。他们深入分析后移30米可能对周围巷道造成的受压受损情况,经过反复论证,撰写安保方案,并向公司领导进行专项汇报,大胆阐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最终得到了决策层的一致肯定。
“后移30米,可以为公司带来3900万元的效益,大家算算咱们接下来几天的辛苦值不值?当然,创效是一方面,首先还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每一项操作任务……”
3月24日班前会上,张明伟的动员讲话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作为党员,他不仅着眼于经济效益,更将安全责任扛在肩上。这一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原本心存顾虑的职工们士气大振。随后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安全技术措施,进一步熟悉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紧锣密鼓地推进011205综采工作面停采线后移的各项准备工作。
张明伟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保障011008工作面正常生产,另一组负责011205工作面回采线后移。011205工作面的人员又细分为支护组、回撤组和喷浆组。为确保巷道安全,支护组需将200余根8.3米长的锚索从地面运至现场,采用1.5米间距、架锚索棚的方式进行支护。打锚杆时不能戴手套,每个眼要打8根锚索,每根锚索施工需1个多小时,操作人员在冰冷的水流中工作,每班下来都浑身湿透且冻得发抖。完成锚索工序后,喷浆组立即进行喷浆作业以补强支护。
机头处,回撤组的工作同样紧张。转载机平槽每节重1.5吨,拆卸、挂平轮、绞车拉、上铲板车等工序都需要紧密协作,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大家齐心协力,尽管每回撤一节平槽都汗流浃背,但没有人喊累。
4月1日17时,历经数天的艰苦奋战,011205工作面转载机平槽全部回撤完毕,皮带回撤15米,补打锚索工作也顺利完成,具备继续回采条件。随着张明伟下达开机指令,皮带机、转载机、采煤机依次启动,煤流滚滚而下。现场的每一位职工都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努力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