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疗法”破解矛盾 纠纷“疑难杂症”

段维娜

2025年04月23日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综合治理中心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新实施“坐诊、出诊、会诊、复诊”的“四诊”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多点发力破解各类“疑难杂症”,切实守好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坐诊”倾听诉求。中心建立坐班轮岗制,制定“四所一庭”和接待窗口坐班表,由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干警、律师等专人对群众诉求统一受理、分流,做到“有诉必接、有问必答”。自“坐诊”制推出以来,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60人次,2个律师事务所9名律师、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44名兼职人民调解员联动调解一般矛盾纠纷15件。

“出诊”主动排查。中心积极发挥“一办两所”作用和网格化管理优势,整合建立26个微网格团队,实时摸排各类重点人员、矛盾纠纷苗头70次,发现处置矛盾隐患67起;试行“居民点单、代办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法,将解纷平台从综治中心“搬”到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工业园区,帮办代办事项78件,上门巡诊262次,办结信访难题3件,其中一起涉及80余名工人的欠薪信访事项仅用三天化解,实现群众“吹哨”、调解“报到”。

“会诊”集中攻坚。中心发挥专家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智囊团”作用,对于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依托“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四所一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所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合力会诊调处矛盾纠纷63件,实现精准靶向式解纷。

“复诊”跟踪回访。中心建立全方位跟踪回访机制,对镇和各村(社区)上报的已化解矛盾纠纷进行全覆盖回访。线上依托“海区e家”小程序动态查看各村(社区)领办事项进程,通过电话抽查回访涉事群众78人,了解群众满意度;线下定期开展督查工作24次,确保各村(社区)每个事件登记真实、规范,通过“复诊”,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防止问题反弹。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