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 “节”在点滴

曹艺

2025年04月24日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滴水能“留”多久,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与行动。近年来,我市从政策引导、协调联动、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紧盯重点行业和领域,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节水护水良好氛围。

生态用水 精打细算

在我市,滨河景观带安装土壤墒情监测站,监测土壤失水量和不同种类植物的需水量,从而控制苗木浇水时长和水量,实现园林绿化精准浇灌;

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实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昔日渣山身披绿装,矿山上的植被因“喝”了经无害化处理的矿井水而生长旺盛;

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积极实施水资源定额管理,强化节水措施运用,通过延时灌溉、乔灌分区、动态补水、管道优化、加强巡查等多项节水措施,中心生态用水总量下降三分之一;

……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为目标,将节水优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全方位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我市坚持‘以水定绿’原则,在林草生态建设中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全覆盖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式,全面减少生态用水中无效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不断加强林草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与高效利用。”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辛虹说。

一头是生态建设的刚需,一头是节水优先的底线。我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科学绿化和节水控水间找准平衡支点,推动生态扩容与用水增效互促互进。

“我市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害设防、科学防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积极选用适宜我市气候条件的耐旱沙生植物,不断优化调整植物类型和种植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市自然资源局治沙造林和种苗管理科工作人员史益说。

基于地区自然降水少、用水指标短缺等现状,我市根据全市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用水指标分配情况,结合不同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生态功能定位,优化林草建设布局,科学确定林草生态建设规模。

“我们成立了专项课题组,设置节水灌溉试验区,开展常用乡土绿化树种和灌草种用水量监测,科学掌握节水灌溉与林木正常生长的合理阈值,探索制定乡土树种和灌草种栽植及养护用水的地方标准,为‘以水定绿’、适地适树提供数据支撑。”辛虹说。

空中俯瞰位于海南区的广纳集团矿山,茂密的植被间,滴灌设备整齐排列,一簇簇绿色植被组成一张巨型“绿被”,覆盖于矿山之上。

生态账要算,节水账也要算。我市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灌溉及养护管理系统,通过鱼鳞坑集水、智能化滴灌补水、自然降水脱管等方式,推动矿山治理与生态节水并行。

“我们选用柽柳、蒙古扁桃、紫穗槐等植物进行绿色矿山建设,这些植物对我市生态环境适应力强、需水量少。矿山上还配备有现代化滴灌、喷灌设备,可对平台和边坡区域进行精准灌溉,在确保植物成活率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市泽汇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育苗专家常爱莲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将再生水、集蓄雨水、矿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在水资源“三条红线”的基础上纳入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下限指标,形成了具有乌海特点的多水源、多路径、统一配置、联合调度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生态绿化方面,我市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积极争取应急生态补水、分凌分洪水指标,有效缓解生态用水紧张问题,因地制宜推行智能化灌溉,逐步提高绿化灌溉用水效率。

生活用水 量水而行

“洗完手要关紧水龙头。”“妈妈说洗完菜的水可以浇花。”……4月22日,在海勃湾区第九幼儿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家庭节水小妙招。老师以播放节水短片、互动问答、讲解绘本等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节约用水的种子。

在我市,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培养节水意识的行动广泛开展,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2023年5月1日,《乌海市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各环节,内容包括节约用水管理、节约用水措施、节约用水保障等,为我市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高效利用水资源、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基本遵循。

加大老旧小区地下水管网改造力度,推进城市老旧管网和雨污分流改造,打通再生水管网,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引导企业更换节水电子感应水龙头,定期维护用水设备,解决跑、冒、滴、漏问题,有效控制厂区用水损失率;鼓励机关、学校、医院等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广泛推广利用5G技术进行水资源智能化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深入推进管网改造“路径节水”,加大老旧小区地下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损。同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增强城镇居民有偿用水意识,进一步推动节水行动落地见效。

此外,我市供水单位积极加强供水设施和供水管道的巡查、维护以及老旧管网改造;用水单位严格执行定额管理,定期统计用水量,分析用水合理性,杜绝不合理用水;工业企业严格执行水预算管理,认真抓好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和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农业、生态绿化因地制宜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在全社会持续开展节水宣传,让节约用水理念深入人心。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节约用水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这是对今天的生命负责,也是对未来的生存担当。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