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飞实现“日打卡”

卫星追踪器传回数据:大部分仍驻留乌海, 其余的飞往蒙古国、河套平原等地

曹艺

2025年04月24日

本报讯 (记者曹艺)日前,我市为14只红嘴鸥佩戴卫星追踪器,实时监测候鸟迁飞路线。为境内迁徙红嘴鸥佩戴卫星追踪器,在自治区尚属首次。

4月16日,乌海湖一号码头,我市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为14只红嘴鸥个体佩戴卫星追踪器。6天后,卫星追踪器传回数据:2只已飞往蒙古国方向,1只沿黄河向北飞至河套平原,1只飞往河西走廊,其余10只仍驻留乌海。

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佟玉春说:“红嘴鸥佩戴的是小型化、轻量化的背负式卫星追踪器,不会影响其正常飞行和活动,可持续传回迁徙路线、停歇地点、迁徙时间等数据。”

此次为红嘴鸥佩戴卫星追踪器,相关数据将同步回传至中国科学院用于科学研究。“卫星追踪器反馈的数据为做好我国野生鸟类监测预警提供了依据,从而能够制定更有效的候鸟保护策略和生态修复方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王春晓说。

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印发《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乌海被列为全国821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之一。

为什么选择乌海?又为何选择红嘴鸥?

王春晓介绍,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乌海又处于我国境内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的交会处,是十分重要的候鸟停歇地。王春晓形象地说:“乌海是连接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转站’,如同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可以让候鸟好好休息、补充体力,为接下来漫长的迁徙攒足劲儿。”

选择为红嘴鸥佩戴卫星追踪器原因有二:其一,7年前,庞大种群数量的红嘴鸥首次到访乌海并连年迁徙至此,适宜作为代表物种进行研究;其二,红嘴鸥亲近人,已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以此为契机,有利于向公众科普候鸟保护知识。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