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5年04月25日
■平安乌海
本报记者 张楚研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作为公益诉讼的传统4大领域之一,食品药品安全一直是我市检察机关重点关注的领域。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食品药品领域“四个最严”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高质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收到线索 联合行动查问题
牛肉干、奶制品是内蒙古地区特色食品,深受大众喜爱。
2024年4月,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收到线索,辖区内存在牛羊肉制品掺假、误导消费者问题。这一线索,事关食品安全和地区形象,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会同海勃湾区相关行政机关在辖区内开展“内蒙古特色”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全面排查辖区内牛羊肉干尤其散装牛肉干经销商户存在的销售不规范和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主要对辖区内特产店密集路段商户开展了检查,并未发现牛肉干掺假的问题,但是存在散装牛肉干、猪肉干分类不明确,包装袋标注与实际包装食品不符以及销售过期奶制品的情形,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吕丽说。相关行政机关现场对个体工商户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
“虽然相关行政机关在此次专项监督活动中积极行动,但是检察机关希望能够以此次专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督促行政机关履职,织起食品安全防护网,全力保障辖区食品安全。”吕丽说。
检察建议
擦亮地域特色“名片”
专项监督期间,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对相关行政机关依法立案,并提出加强对本辖区“内蒙古特色”类食品销售店铺的监管,针对相关问题逐一排查,不定期进行抽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检察建议。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整改,以特产经营店、超市等重点场所为整治对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同时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途径。整改期间,共检查牛肉干经营户169次,33户存在未明码标价、索证索票不全、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等问题,立案调查7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3份。整改完成后按期对整改情况予以书面回复。
收到回复后,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确认整改效果显著。
“牛肉干、奶制品等特色食品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是本地消费者,还涉及外地游客,这些食品的销售是否合法合规,关乎的不仅仅是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关乎我们的地域形象、特色品牌。该类食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会影响外地游客对内蒙古的印象,有损内蒙古的对外形象。此次公益诉讼监督,加强了地域性品牌的食品行政监管,擦亮了地域特色产品‘名片’,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旅游业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吕丽说。
“益”路同行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整治牛肉干销售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是我市有代表性的高质效案件之一。此外,海南区检察院办理的督促整治药店违规销售“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药物监管职责案等,也是我市较为典型的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这些案件的办理体现了我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守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决心。
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
自治区检察院积极响应最高检号召,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食品药品公益诉讼的工作目标,办理一批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高质效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研发推广一批好用管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形成一批体现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特点规律的理论、实证研究成果。确定了10个方面为重点监督领域,即食品(包含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问题、食用农产品安全、互联网新业态食品药品安全、预制菜问题整治、特定场所餐饮安全、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茶产业保护、违规销售处方药及禁售药品问题、医疗器械安全问题、社区医院及村镇卫生所违规经营。
我市检察机关根据方案要求积极行动,注重发挥与相关行政机关协作机制作用,在数据共享、案件查办、技术支持、检验检疫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监管合力,并充分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智库作用,构建检察监督与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全市检察机关将不断推进食药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持续凝聚各方监管合力,推动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安全监管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以更有力的举措,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和‘药盒子’安全,让百姓吃得安心、用药放心。”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彭文吉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