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让社会治理更显成效

张楚研

2025年04月25日

■短 评

◇ 张楚研

2024年,我市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70件,行政公益诉讼立案67件,提出检察建议51件,对行政机关未履职整改的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件。其中,对3家企业长期欠缴土地出让金、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情形依法立案,督促行政机关收回欠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663万余元。开展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探索,在安全生产、无障碍环境建设、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立案16件。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开展飞线充电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主管部门在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口1088个,电瓶车禁入电梯智能检测系统83套。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2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获评全区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这些案件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连,涵盖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文物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生动展现了公益诉讼破解系统性治理难题,推动社会治理、促进依法行政的实践智慧。

公益诉讼的核心价值在于践行人民至上,解决公共利益领域长期存在的“无人管、无法管、无心管”问题,从而助推依法行政。近期,本报报道的公益诉讼案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公益诉讼的独特制度效能,诠释了公益诉讼的重要价值:公益诉讼不是为诉而诉,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让那些被忽视的权益得到关注,让社会治理更有效,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守护。

一座城市的发展与治理水平,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对群众权益的精细化保障上。当公益诉讼突破“就案办案”思维,推动制度设计真正围绕人的需求展开时,公平正义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人们可感可触可及的日常体验。我们相信,未来,我市将继续推动公益诉讼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积极拓展公益诉讼范围,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公益司法保护体系,让公益诉讼成为维护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屏障。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