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25年04月27日
本报评论员
近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季度工作点评会都对下一步经济工作定下了鲜明基调,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发展信心决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核心指标、关键问题,科学分析、精准研判,全力以赴抓重点、破难点,千方百计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认真履职尽责,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重点项目开复工率增长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时序按进度完成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战新产业总产值增长5.4%,京蒙合作、区域协同不断取得实效,经济发展态势逐步好转,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市上下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容有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当前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国家、自治区及我市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见效,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将会持续保持稳定或回升态势。下一步,我们要统筹抓好运行调度、复产稳产、项目投资、财源建设、延链强链、科技创新和要素保障,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满产达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聚焦4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力保上半年主要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当前,我市还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我们必须树立久久为功的心态,坚决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推动产业向新向绿而行。要坚持科技赋能、创新支撑,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区域协同、互利合作,抓住机遇,在市域、周边以及参与京蒙合作、扩大对俄蒙开放等多个层面主动出击、寻求突破,不断汇聚发展要素,突破支撑瓶颈,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要坚持产城融合、共建共享,着力构建小而精、小而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精品城市。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各级干部要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坚决克服“躺平”心态、“躺赢”思想,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手中有招,确保分管负责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各区各部门要推动及时奖励、选拔任用、能上能下、关心关爱等工作走深走实,更好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愈是风雨愈向前。保持自信坚定、笃定善作善成,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二季度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奋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