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25年04月29日

图1 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表1 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

表2 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表3 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2 2020—2024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3 2020—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表4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图4 2020—2024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速(%)

图5 2020—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表5 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情况

表6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图6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表7 进出口总额情况

表8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

图7 2020—202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8 2020—2024年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9 2020—2024年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技术人员情况

乌海市统计局

2025年4月

2024年,在乌海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乌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决办好“两件大事”,全力抓好“六个工程”和“十二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95.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9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为1.4:50.0:4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352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99万人,乡村人口1.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6.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9.13万人,女性人口26.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35万人,出生率为6.29‰;死亡人口0.40万人,死亡率为7.15‰。

全年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与上年持平,衣着价格比上年上涨6.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比上年上涨2.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比上年上涨2.1%,医疗保健价格比上年上涨1.1%,居住价格^[3]比上年下降1.5%,交通和通信价格比上年下降2.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比上年上涨4.0%。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89亿元,比上年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24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3.8%;教育支出17.75亿元,比上年下降6.5%;科学技术支出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卫生健康支出12.03亿元,比上年下降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46亿元,比上年下降6.2%;农林水支出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二、农业

2024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31.33公顷,比上年增长7.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38.26公顷,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量4.84万吨,比上年增长14.7%。

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74091.4千瓦,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1.4%。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5024.83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洗煤产量3392.20万吨,比上年下降2.6%;钢材产量272.73万吨,比上年下降0.02%;电石产量363.56万吨,比上年增长28.8%;水泥产量207.46万吨,比上年下降14.8%;平板玻璃485.66万重量箱,比上年下降0.2%;焦炭产量166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6.4%;发电量231.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14.72亿元,比上年下降5.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33元,较上年减少1.0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9%,比上年末增长1.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7%。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2家,施工企业4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3%;房屋竣工面积32.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0.3:77.7:22.0。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0%,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4.4%,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0.9%。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5.5%,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27.3%。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比上年增长21.2%,民间投资^[4]比上年下降50.6%。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比上年增长77.0%,地方项目比上年下降41.3%。本年施工项目280个(不含房地产),本年投产项目51个,新增固定资产比上年下降32.7%。

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5]17.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3%。房屋施工面积310.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07.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面积3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商品房销售额22.32亿元,比上年下降9.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9%。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6.1%;烟酒类比上年下降1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下降2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1.1%;中西药品类比上年下降2.3%;通讯器材类比上年下降1.0%;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下降10.3%;汽车类比上年增长8.2%,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72.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出口额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进口额0.92亿元,比上年下降49.0%。

全年参加年报的外商投资企业共19家。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36.8亿元,比上年下降42.7%。

七、交通、邮电和通信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9724.96万吨,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铁路货运量2072.40万吨,比上年增长26.2%;公路货运量7652.48万吨,比上年增长7.4%;民航货邮吞吐量完成838.6吨,比上年增长36.3%。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517.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铁路客运13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公路客运304.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民航旅客吞吐量8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25.3%、58.9%、15.8%。

年末公交汽车线路达到42条,全市共有公交汽车营运车辆227辆,营运出租车1127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817.98万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7.9%。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5.43万辆,汽车保有量24.26万辆,其中,营运汽车1.99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2.65万辆,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20.06万辆。

全年固网用户20.99万户,比上年增长0.3%;年末移动电话在网用户77.93万户,比上年下降3.4%,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1.57万户,比上年下降29.5%;5G移动电话用户54.22万户,比上年增长8.3%;宽带用户29.40万户,比上年增长4.8%。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4778.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02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6%。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963.17万件,比上年增长71.1%,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08.99万件,比上年增长51.6%。订销报纸业务累计完成1104.71万份,比上年增长91.8%;订销杂志业务累计完成33.51万份,比上年下降2.5%。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第三产业比重1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13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住户存款9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7.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66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住户贷款1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7.9%;企(事)业单位贷款55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7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年末股民开户数为8.82万户,比上年增加1963户。

年末共有各类保险行业机构21家。全年财寿险保费收入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03亿元,比上年下降1.7%;寿险保费收入2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财寿险赔款给付支出10.08亿元,赔付率为34.3%,其中,财险赔付3.44亿元,赔付率为68.3%;寿险赔付6.64亿元,赔付率为27.2%。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57元,比上年增长3.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5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54元,比上年增长5.0%。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873元,比上年增长2.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895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609元,比上年增长4.6%。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6]为29.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

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11万人,比上年增长1.7%;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08万人,比上年增长3.4%;失业保险参保11.30万人,比上年增长1.1%;工伤保险参保13.4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63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上年保持一致为903元,截至2024年底,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708户,惠及居民6883人。

十、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和文化旅游

2024年底,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5905人,比上年多921人;专任教师270人,比上年增加14人。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3468人,比上年减少336人;专任教师176人。普通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10038人,比上年减少98人,专任教师1032人。

全市共有普通初级中学14所,在校生13533人,比上年增加313人;专任教师1239人。小学20所,在校生31152人,比上年减少406人;专任教师209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34人,比上年增加8人;专任教师54人。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13834人,比上年减少1810人,专任教师1177人。

全年取得授权专利 721件,比上年增长2.7%。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54件,比上年增长 30.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35件,比上年增加1.48件。全市共有36家检验检测机构。

全市共有市级公共图书馆(含分馆)9家、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含分馆)22家,总藏书175.40万册。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举办线上线下演出584场。拥有文物保护中心、博物馆7个,文物藏品8092件(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84%和99.88%。《乌海日报》平均期发行量2.35万份。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6所,全民健身体育场馆5所,社区体育场馆13所,各级学校体育场馆38所。体育场地面积169.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4平方米。全市共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75个。三个行政辖区共建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7个,其中海勃湾区 4个,乌达区 2个,海南区 1个。全市14个行政村都建有文体活动室和健身广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足球场地108块,每万人足球场地数1.94块。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40天以上。全年体彩销售额3.21亿元,比上年下降3.0%。

全年全市接待游客782.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收入9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9个。其中,医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13个,门诊部1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采供血机构1个。

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577张。其中,医院3193张,乡镇卫生院75张,妇幼保健院(所、站)21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792人,其中,执业医师1859人,注册护士2577人。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家,养老服务设施103个,共有养老床位1793张。其中,公建公营养老机构2家,床位168张;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家,床位110张;民建民营养老机构6家,床位1515张。

全市83个社区(村)已建成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共92个,床位708张;农区互助养老幸福院2个,床位13张。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全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6861万元,比上年增长5.7%。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总降水量为203.3毫米,比上年多133.6毫米,比常年均值多44.7毫米。总用水量 23813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9908万立方米,农业用水3806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6806万立方米,生活用水3293万立方米。

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0.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按照自治区剔沙办法剔除沙尘超标天后,达标率83.9%。细颗粒物(PM_2.5)年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7%。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5%。

全年组织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72个。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人数30.62万人次,通过各类尽责形式完成义务植树约147.31万株。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3个,分别是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面积13907公顷;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面积890公顷;乌海金沙湾国家沙漠公园,面积 1848公顷。

全市发生生产经营性死亡事故23起,比上年下降8.0%,死亡23人,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下降33.3%;道路运输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人,比上年增长10.0%。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4]民间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5]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来自市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价格指数、居民收入和消费、恩格尔系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乌海调查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市农牧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呼和浩特海关网;参加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引进国内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公交线路、营运车辆、客货运量、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乌海车务段、乌海机场;电话数、移动互联网数据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邮政业务量、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官网;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人民币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乌海监管分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据来自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乌海日报》发行数据来自乌海市融媒体中心;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养老机构、社区服务设施数、福利彩票、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市民政局;降水量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污水处理率数据来自市住建局;优良天数比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林业数据、自然保护区个数及面积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生产经营性死亡事故及死亡人数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增加值)。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