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飞
2025年04月30日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本报记者 黄建飞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五个融入”为抓手,讲清讲透讲实党的惠民利企政策和“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忘初心感党恩、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持续巩固凝聚团结奋斗、感恩奋进的浓厚氛围。
精细统筹
搭建群众教育常态机制
我市聚焦强谋划、抓统筹,2025年初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部署全年群众教育工作,明确工作内容,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常态化群众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及时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组织部2025年工作要点,围绕常态化群众教育相关要求制定《围绕“五个融入”深化常态化群众教育工作的通知》,以13项举措任务推动群众教育进一步融入有效载体、融入宣教宣讲、融入日常活动、融入民生项目、融入解难纾困。将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纳入各区和市直各部门绩效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各区、各直属党(工)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充分运用“6+5+N”载体矩阵、“四教融合”等方式方法,开展集中式、镶嵌式、融入式宣讲420余场次,全市83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第二轮宣传宣讲,努力以有形有感有效的具体举措纵深推进工作落实,确保群众教育“不降温”“不断档”。
多元宣讲
激活红色理论“神经末梢”
我市聚焦广宣讲、促感恩,分众化打造“四个课堂”。打造“专家讲堂”,市级层面组建群众教育和理论学习示范2个宣讲团,将重点民生部门主要领导、党校讲师、专家学者纳入其中,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非公企业开展集中宣讲650余场,受众达3.8万余人次。建好“庭院”学堂,从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热心居民中推选组建640支暖心服务小分队,结合走访慰问、圆梦“微心愿”等有效途径,深入楼栋庭院、服务对象家中,广泛开展“敲门行动”“老书记讲堂”“小板凳课堂”等宣讲活动1400余场次,通过唠家常方式帮助村(居)民算好“惠民账”“发展账”,讲清讲透讲实“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用好“云端”课堂,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抓好大众化宣传,在“乌海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专栏,宣传推广全市典型经验做法,目前已刊载典型案例信息7篇。搭建活动讲堂,寓宣传宣讲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当中,开展“谈变迁、话进步”感动乌海故事汇、广场文化艺术节、小区西瓜节等活动120余场次,在活动现场设置10分钟政策宣讲、政策宣讲打卡点、答题互动赢礼品、现场沟通解难题等环节,让惠民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显成效。
实干为民
绘就共享发展幸福画卷
我市聚焦保民生、办实事,开展“解难题促发展 争先锋作表率”工作,36家市直部门单位牵头成立“党员攻坚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82个“红色服务团”持续深化为企纾困作用,60名“示范岗”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以小切口攻坚破解发展难题,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提升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以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为契机,组建163支党员先锋队,1.8万余名在职党员深入小区(网格)开展服务,记好《民情日志》,完成群众“微心愿”3000余个。创新推行“流动办公桌”为民服务机制,组织职能部门主动将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由社区“两委”、网格员、在职党员轮流“坐班”,按照“意愿征集、诉求受理、现场研究、直接办理、立即反馈、结果回访”工作流程,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各级党代表、广大党员组织居民议事600余次,解决休闲设施更新、户厕修建等群众身边事、烦心事1100余件,化解居民矛盾纠纷3000余起,推动实现“百姓动嘴、干部跑腿”的工作局面。
我市将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继续以“五个融入”为抓手,纵深推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常态化群众教育,让党的惠民利企政策家喻户晓,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乌海力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