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杰
2025年06月06日
环保生活我先行:①循环利用 齐艳芳 绘图
环保生活我先行:②光盘行动 齐艳芳 绘图
环保生活我先行:③节约用水 齐艳芳 绘图
环保生活我先行:④低碳出行 齐艳芳 绘图
张文杰
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
长期以来,如何为地球减负、保护环境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乎生态平衡,更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也许有人说,这样“宏大”的事情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环境的“共建者”与“守护者”——你我之间每一次微小的选择,都在无声地勾勒着地球的未来图景。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方式可以参与到环保当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可以贡献智慧和力量。随手关闭电源、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自带餐具替代一次性碗筷,或是将“循环利用”的理念注入消费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其实都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市民的生活习惯,听听他们如何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环保理念,可以从“循环利用”开始
什么是低碳生活?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减少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重复利用生活用品,这些都属于减少耗能的日常行为。低碳生活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渗透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微的选择都是为环境保护作贡献。
5月29日,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遇到“95后”准妈妈张姿馨,她说自己已经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准备了许多小衣服,这些衣服,大多数都是亲戚朋友洗净烘干消毒后拿来的。她觉得非常好,因为婴儿长得快,这些旧衣服能帮助她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这也是一种资源再利用。
这样的想法也得到了孕妈妈李悦的赞同。李悦表示,对于多数孕妈妈来说,选择二手婴儿衣服,除了经济因素,更重要的是安全上的考量。她认为新衣服虽然好,但多多少少都会含有化学物质,就算在标准范围内,也比旧衣服含量多,而二手衣服经过多次洗涤后,化学残留物基本没有了,降低了安全隐患。“衣物循环利用真的可以减少纺织废弃物。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中介绍,全球每年约有9200万吨纺织废弃物要被填埋,衣物的更新迭代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婴儿衣物使用周期短,多数婴儿衣物因为婴儿生长速度快,穿着时长仅在3—12个月,面料损耗远低于成人服装,70%以上仍具备良好使用性能,最适合循环利用。”李悦说。
“90后”时尚达人任嘉楠也觉得,时髦衣服虽然好,但循环起来更“合理”。作为爱时髦、爱打扮的年轻人,任嘉楠看到漂亮款式的衣服,就忍不住购买,衣服多到穿不完。“我将闲置衣物挂到二手平台上出售,这样不仅避免了浪费,还能让衣服找到新的主人。起先只是为了回笼成本,后来我自己也尝试购买二手衣物,这样既满足了我的生活需求,又能让衣服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也让我省下一些钱。从这一刻开始,我明白了‘共享衣橱’的设计理念。”他说。
在海勃湾区滨河街道,街道办和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旧衣服捐赠活动,利用闲置的衣服去帮助更多的人。湖东社区工作人员陈嘉轩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他们还举行过一次捐赠活动。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特别高,大家纷纷整理出家中闲置的衣物送到社区,社区进行整理、消毒后挂出来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
“谁家还没几件旧衣服呢,如果循环利用能让纺织物堆积速度变慢一点,何乐而不为呢?”居民张霞说。
践行环保理念,可以从每一餐开始
5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东仙生活超市阳光万豪店,“烟火气”扑面而来,不少市民正在采购做午饭的食材。结账台前,市民李秀兰挎着一个深蓝色布袋,熟练地将结完账的蔬菜、水果等装了起来。李秀兰告诉记者,只要来超市,她就会带着这个布袋子。“盛得又多,又耐用。要是不拿自己的袋子,用超市的购物袋会额外收钱。”她笑呵呵地说。
收银员徐丽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自备购物袋,她们也乐见其成。“虽然我们有可供降解的塑料袋,但费用也高,顾客自备购物袋也能节省成本。”她说。
市民李岚也告诉记者,超市提供的购物袋挺结实的,不会用一次就扔掉,可以重复利用。“即便不好用了,还可以装垃圾,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环保。”她说。
临近中午,记者也注意到,在乌海万达广场海底捞火锅店就餐的人络绎不绝。餐厅内,墙上的一幅宣传画格外醒目:“半份菜,满份爱,美味不浪费。”正在用餐的市民高鸿波说:“我们出来吃饭,都会适量点餐,不够了再加点就行了,尤其吃火锅,看着什么都想吃,很容易造成浪费。”践行“光盘行动”,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低碳小事。
浪费食物就是一种耗能行为,从农作物在田间地头的种植,到工厂里的加工制作,再经过长途运输、精心储存,整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务员刘艳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每桌的用餐人数,提醒顾客适量点餐,也会告诉他们可以半份组合点餐,即使用完餐后有剩余,也会帮客人打包好。”
对于年轻人而言,“点外卖”是家常便饭,外卖用到的包装、餐具等,都是对材料的消耗。美团店家王晓斌说:“每次打包外卖,都要用很多耗材,如餐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保温袋等。也有一些顾客会选择助力环保,无须餐具,但这些包装还是少不了的,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到店用餐。”
践行环保理念,可以从生活点滴做起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节能环保的方式还有很多。受访者高美荣说:“对于我们上了些年纪的人来说,早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了,随手关灯、关电视以及其他不用的电器,都及时关掉,要不然每天耗电,积年累月,那也不少。过日子,就得从小事上节省。”
家住海勃湾区蒙西世纪城小区的市民周文刚说自己很注重节水。“水最宝贵了,尤其对于咱们乌海来说,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过去是怎么过来的。我每天洗脸水、擦地水都会储存在一个桶里用来冲马桶,淘米的水也不会直接倒掉,可以用来浇花、洗碗。”周大爷说,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家里人还不太习惯,觉得麻烦,但慢慢地,大家都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连小孙子都知道将洗完手的水倒进积水桶里。”他说。
能否做到“垃圾分类”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为简单的分类,会让垃圾处理的能耗大大降低,也会让可回收垃圾进一步得到利用。5月28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主题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工作人员赵培龙说:“我们就是要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分类技巧,推动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与理念传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助力构建绿色、环保宜居的美好家园,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新潮流。”
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张海琴说:“以前垃圾都是混着扔,可回收物都浪费了,而且有害垃圾还会污染环境。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将垃圾分类,废纸、塑料瓶回收再利用,电池等有害垃圾要单独处理。”
在室内装修领域,低碳理念也悄然渗透。从事室内装修行业二十年的设计师许少君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装修时选择简约风格,减少过度装修。以前很多人只关注价格,现在大家更注重环保,为了让居住环境更健康、更低碳,客户在选择装修材料时,会选择水性涂料、环保板材等,虽然这些材料价格稍高一些,但会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有些客户还会要求安装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就能控制家中的照明、电器,实现节能管理。”
准备给新房装修的市民郝鹏飞也说:“以前做一个复杂背景墙、吊顶等,都需要大量板材,不仅成本高,而且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料。现在这种简单地做一下,能降低材料损耗和人工费用。所以我更倾向于简单大方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
践行环保理念,可以从低碳出行开始
6月3日,记者来到市城市公交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见到了正在为公交车充电的司机余海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公交车出行了,但多数还是老人和学生,我们还是呼吁更多的年轻人也来坐公交车。现在的公交都是新能源车,既干净,又安静,关键还省钱、省心、环保。”余海亮说。
经常坐公交车上下班的李慧说:“以前开车上下班,不仅堵车,停车也麻烦,而且油耗高、尾气多。坐公交车出行,既省心又低碳,还能利用路上时间听听书,一举多得。我们公司很多同事都选择坐公交车出行,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在提高。”
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共享单车整齐地停放在指定区域,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挺喜欢骑共享单车出去,不用充电,也不用保养,关键能减少碳排放,也算自己为环保作一点贡献。”任嘉楠笑着说,“而且现在共享单车App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能查看附近车辆的位置,还能记录骑行里程和消耗的卡路里,让出行变得更加有趣。”
在“国补”政策的持续激励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街头巷尾,绿牌车辆往来如织。市民李俊驾驶着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兴奋地分享购车体验:“以前总觉得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是硬伤,现在家门口、商场、地下车库都有充电桩,快充半小时就能跑200公里。”他算了一笔账:每月电费需150元左右,不到以前油费的三分之一。
人们践行环保理念可以从低碳出行开始。当越来越多人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新能源汽车,城市的天空将会更蓝,街道会更畅通,我们的生活也会在“减碳”中收获更多美好。
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没有旁观者。世界环境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行动的号角,它召唤着我们每一个人,从理念认同走向行动共振,让“环保”二字更好地融入生活中。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