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干发展“水分” 激活节水产业新动能

——海勃湾区引领节水减排产业化发展

毕晓敏

2025年06月11日

企业节水设施。

工作人员监控作业。

■干字当头 锚定攻坚突破年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在农业增效、工业减排、城镇降损、生态控水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节水工作向产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纵深发展。

筑牢制度根基

拧紧水资源“阀门”

海勃湾区将水资源管理作为发展命脉,着力健全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严格实行水资源用途管控;依托信息化手段,依据上级下达指标,细化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分解至各行业、各用水户,高效完成今年计划用水审批,实现水资源管理规范化运行;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为构建诚信用水环境奠定基础。

以全国水预算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海勃湾区持续完善“许可+预算+定额”三位一体管理制度,通过水资源管理系统完成预算精准核定,推动水预算管理向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海勃湾区加强日常监管,避免出现违规用水行为,联合公安、电力部门及辖区社区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入户排查工作,对于违规取用水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案处罚,同步封停违规取水井;同时,结合《2025年海勃湾区节水行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聚焦辖区工业、农业、城镇等不同领域取用水户,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在工业领域,海勃湾区鼓励企业使用中水用于生态或园区绿化,提高中水回用利用率;在农业方面,持续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在城镇地区,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配合我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聚焦工农业核心

节水减排量质齐升

在农业主战场,节水增效成为关键词。海勃湾区加速推广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精准“把脉”;强化运维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在工业领域,节水减排成效尤为亮眼,重点工业企业成为先锋阵地。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典型代表,该企业投资建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工业废水100%回用于生产。“通过‘预处理中水+深度处理软水’工艺,反渗透浓水回收率超87%,每年节水73.9万吨。”公司能源中心供水作业长赵永春介绍,2022年至2024年期间,企业单位产品水耗从1.81吨/立方米降至1.55吨/立方米,优于自治区2.1吨/立方米的领跑值。配套的20余个水循环系统、冷凝水回收及风冷技术,让每一滴水创造最大效益,为工业企业树立了节水减排标杆。

海勃湾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用水定额管理,严控新建项目用水“天花板”,加强日常监管,以奖促改,形成“约束+激励”双轮驱动。今年5月8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及节水标杆企业名单公示》,海勃湾区共3家企业入选。乌海中玻特种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出“废水梯级利用”新路径,针对余热电站4台风机轴承冷却水耗量大的痛点,技术人员将冷却水回收至生产水池循环利用,月节水4500吨,年节水量超5万吨。“我们把余热锅炉化水间废水定向输送至洗砂车间,月均再利用6000吨水,年节水效益达6万余吨。”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晓东表示,这种模式以较低改造成本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循环,显著降低生产水耗。

系统攻坚

拓展节水新维度

在城镇节水方面,海勃湾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推进农区供水县域统管;生态节水坚持“以水定绿”,补植选用本地耐旱乔灌木100余株;为生态取水口安装在线计量设施,严格执行黄河生态用水10日调度机制,针对超月计划用水单位,及时下达预警通知书,通知用水户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计划用水指标量取用水,确保全年用水总量不超全年计划用水指标。

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打开新空间。海勃湾区将疏干水、矿坑水等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非常规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多年非常规水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非常规水“应用尽用”格局加速形成。

通过制度刚性约束、技术深度赋能、产业精准施策,海勃湾区正走出一条水资源集约节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随着节水产业化进程加速,每一滴水的价值被充分激活,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乌海中玻特种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节水减排上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自身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海勃湾区的节水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励着更多企业投身到节水减排的行动中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