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5年06月18日
■弘扬北疆文化 看非遗
本报记者 毕晓敏
二人台作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2006 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发源于清朝中叶,融合了晋陕民歌、蒙古长调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走西口移民文化与农耕、游牧文明交融中成形,被誉为“黄河岸边的艺术明珠”。为传承这一珍贵艺术,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创新打造“周一百姓戏台”活动,点燃传统艺术新活力。
自2021 年 5 月“周一百姓戏台”活动正式启动以来,便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活动创新采用“线下展演 + 云端剧场”双轨模式,让百年戏曲焕发时代新韵。截至目前,活动已开展百余期,线上线下惠及群众万余人次,成为温馨社区非遗文化宣传的亮眼名片。
线下体验让传统艺术触手可及。每周一早晨,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养老中心旁总会准时响起悠扬的曲调。《走西口》《打金钱》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老戏迷与年轻观众齐聚一堂,共享艺术盛宴。活动现场特设“戏曲体验角”,观众可试穿戏服、描画脸谱,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一位年轻观众兴奋地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二人台,这次能现场体验,还能穿上戏服拍照,太有趣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拉近了传统艺术与群众的距离,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二人台产生了浓厚兴趣。
线上传播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社区通过快手打造的“云上戏苑”,采用直播与短视频精编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汁原味的二人台表演送入千家万户。“台前幕后”、唱腔训练等非遗技艺话题互动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一位网友留言:“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二人台表演,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太棒了!”线上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二人台的魅力,进一步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活化石”,二人台始终以质朴热烈的艺术魅力,讲述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将持续聚焦非遗传承,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非遗传承新模式,推动传统戏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通过每周一场的“周一百姓戏台”、年度“社区戏曲节”等载体,让二人台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为基层文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