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8日
■市井故事
杨星灿
一座楼,一个院,楼的前后有两间凉房。后院,在楼房与凉房之间,有一片宽约七八米的空地。大部分业主在自家凉房前的空地上开出一片小菜地,每片菜地只有五六平方米。业主们每年春种秋收,自食其果,自得其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家的那片小菜地上,主要种了3种蔬菜:茄子、辣椒、西红柿。当时也有人种豆角、黄瓜、西葫芦、韭菜和大葱的,五颜六色,清香扑鼻,引来蜂飞蝶舞,小院里充满一派生机。
我实行“间作”和“轮作”相结合的种植方法。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跟着大人干过农活,对“间作”和“轮作”略知一二。“间作”也叫“套种”,比如,种一行辣椒,再种一行西红柿,两种蔬菜间隔开种;“轮作”也叫“倒茬”,比如,今年种茄子,明年种辣椒,不要老种一种蔬菜。这样种的好处,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地力,不易板结,蔬菜长得更好。
春天来了,施肥、翻地、浇水之后,我从菜市场买回几种菜苗栽到地里,隔三差五浇一次水,松一次土,眼看菜苗舒展开叶片,菜茎直直地往上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冷空气突然袭来,气温一下子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嫩绿挺拔的菜苗像被霜打了一样,软塌塌地躺到了地上直不起来。我只好忍痛把它们拔掉,到菜市场买回新的菜苗重新栽上。
种菜同种庄稼一样,三分种植,七分管理。茄子、辣椒好管理,西红柿比较费心,枝茎脆弱,容易折断,长到三四十公分高的时候,就要在每棵西红柿苗的周围插上几根木棍,用布条把枝茎绑在木棍上。到西红柿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掐顶打杈,防止养分流失。
一天中午,我正在家里吃饭,忽然听到房后有喜鹊和麻雀“叽叽喳喳”的尖叫声,我赶忙跑出去看,原来是它们为觅食而争吵打架,长得像核桃大的西红柿、小茄子被碰落一地。为防止它们再来菜地祸害,我做了一个绑着布条和小铜铃的稻草人栽到地里,风一吹,布条摆动,小铜铃叮当作响,吓得喜鹊、麻雀们再也不敢来了。
农谚云:“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菜也是如此。栽苗前要上足底肥,成熟期要追肥。底肥用羊粪即可。但是,住在城市到哪儿去弄羊粪呢?正在发愁的时候,老伴突然想起来她有一个同事住在牛奶场南面,家里养了一群羊,肯定有羊粪。于是,我和老伴骑着自行车便去寻找,果然如愿以偿。我从十几里外把两大袋子羊粪驮回来,放到菜窖里,用了好几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秋天,各类蔬菜叶肥苗壮,硕果累累,五彩斑斓,满院飘香。红黄相间的西红柿长得有小碗口那么大,吃起来又沙又甜,味道美极了;小辣椒红红的、尖尖的,密密麻麻挂满了枝条;紫红色的大茄子一颗能长3斤多重,把枝条压得拖到了地上;还有在地边种的几棵“七过莲”豆角,一嘟噜、一嘟噜挂满了支架。有这几种菜,好几个月不用到菜市场去买,自给有余。
有一年,我在小菜地里种了几苗丝瓜。丝瓜果实细长,略如黄瓜,嫩时可供蔬食,成熟后内有网状的纤维,极强韧,可用以擦拭或入药。丝瓜秧的攀附能力一点也不比葡萄蔓差。我用木棍搭了一架棚子,丝瓜秧一直爬到凉房顶上。到了9月初,丝瓜开出小黄花,结出毛茸茸的小丝瓜。为了掌握丝瓜的生长情况,我还选择几个丝瓜编上号码,每天用尺子测量长度,记在小本子上。半个月后,一个个硕大的丝瓜像棒槌一样从棚架上垂吊而下,给小院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时,我还不懂得丝瓜可以食用,任其自由生长。到了秋天,经过霜打之后,丝瓜变黄枯萎,我摘下挂在凉房里,用丝瓜瓤刷锅洗碗,一直用了很多年。
如今,我离开那个家已有十几年了,但我却时常想起那片小菜地,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种菜过程中的愉悦和快乐。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