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从未消散

2025年06月18日

李秀兰

又是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街角花店里的康乃馨开得灼灼,祝福声与人群交织出喧闹。可这不属于我的母亲,她在岁月的那头已沉睡了11年。那些沾着煤灰的旧时光,此刻在记忆深处窸窣作响,渐渐勾勒出她的模样。

母亲膝下有我们五个子女,当初,父亲在矿上的收入难以养活家庭。为多赚些家用,母亲去干别人眼里又脏又累装火车皮的活儿。1975年深秋,二哥因被同学嘲笑“穷”而赌气不去上学,母亲没有责备打骂,只说:“不上学那就跟我去装车。”

深秋的冷风夹着煤屑呼啸,母亲双手紧握铁锹,奋力铲煤、装车,煤屑在空中划出弧线,稳稳落入车厢。二哥也抡起铁锹,艰难地跟着母亲学,半个钟头后就累得满头大汗。母亲问他:“手疼吗?”递上水壶又说:“煤车装不满,火车就不开。读书也一样,漏掉一铲,知识就少一截。穷不怕,穷无根,富无苗,只要努力就能脱了穷,人穷志短才可笑。”二哥盯着渗血的指甲缝,一声不吭。

第二年夏天,二哥获得“三好学生”奖状,学校敲锣打鼓地送来。母亲接过奖状,反复摩挲。隔日,她从矿区徒步十几个小时,从公乌素矿走到石嘴山,为二哥买了一双白球鞋。此后,三哥和姐姐也争拿奖状,只为也能穿上那样一双鞋。

母亲是智慧的工匠。深夜里,她开裂的指尖缠着胶布,捏着针绣出娇艳海棠,让碎布头化作蝴蝶,用缝纫机为旧衣焕新。她常对来请教的邻居说:“针脚要密实,才经得起搓磨。”那密实针脚和干净旧衣,诉说着她的坚守:即便贫寒,也要让孩子体面,懂做人道理;即便艰苦,也要让孩子读书识字,走更远的路。

邻居宋姨送来油纸裹着的糖麻叶,母亲解下腰间的铜钥匙,打开清漆木箱,取出一包饼干回礼。我攥着饼干包舍不得松手,她轻轻掰开我的手指说:“人际交往要有来有往,要有感恩、回报的心。”母亲做的玉米面发糕、摊花儿,是邻居孩子抢着吃的美味,尽管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从不吝啬,常常刚出锅就递到守在门口的邻家孩子手里。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了我的人生挚友,我们常聚在一起,回忆童年时母亲给予我们的温暖时光。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哥哥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姐姐和我也考上理想的学校。她的教诲如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她日渐佝偻,却依然热爱生活,仍在补丁里绣春光,用旧衣改新装。那年春天,我偶然翻出她改的军装——那是给大哥的结婚礼物,手绣的红五星鲜艳夺目,如暖流般在春寒料峭中涌向我的心间。

母亲一生平凡,却用爱与力量撑起温暖的家。她教会我们勤劳、善良、坚韧,让我们懂得责任、坚持与爱的真谛。

我总会想起母亲,想起她灯下忙碌的身影、粗糙的手。她虽然离去,但爱却从未消散。愿母亲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幸福。

风拂过街角花店门口的康乃馨,那香气馥郁绵长。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