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5年06月25日
设置多媒体触控屏,提供不间断岗位信息查询服务。
把技能课送到家门口,同时帮助解决产品销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毕晓敏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通过政策宣传落实、招聘对接服务、基层服务延伸等系列举措,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5月底,城镇新增就业指标超时序进度完成,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对接:
专场招聘会搭建就业桥梁
6月,一场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会,成为精准对接就业供需的生动实践。2025年“百日千万专项招聘行动”暨“筑梦新华,‘职’面未来”专场招聘会在海勃湾区人力资源市场内火热进行。软件科技、物流快递、能源化工、家政服务等领域的29家企业齐聚一堂,提供涵盖技术工程师、管理储备、一线操作等不同类型的748个岗位。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的高薪技术岗位展位前,围满了有专业技能的高校毕业生;乌海市迅洁信息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万达锦华酒店推出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希望兼顾工作与家庭的求职者驻足咨询……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700余名求职者穿梭于各企业展位,与企业招聘代表深入交流岗位要求和职业前景。经过高效对接,最终有388人次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现场还同步发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500余份,帮助求职者全面了解就业扶持政策。
这场招聘活动是海勃湾区今年以来举办的10场线下招聘会之一。通过“线上+线下”“定点+流动”“市内+市外”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海勃湾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9834个,达成就业意向2956人,为零工市场直播带岗77场,构建起立体化的就业对接网络。
多维发力:
政策服务协同显成效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精心制作政策解读文章和小视频、电子口袋书,通过融媒体矩阵传播浏览量达2.2万人次;同步深入社区企业开展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资料5100余份,有效提升政策知晓率。
政策红利精准直达重点群体,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各类补贴27.71万元;创新实施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预拨+清算”机制,新开发岗位36个,安置困难人员12名,发放岗位及社保补贴近40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约1992.07万元;及时支付失业保险金709.86万元,代缴医保222.2万元;建立动态帮扶台账,确保56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6万元,带动就业49人;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9期,培训276人;发放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37.15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3.6万元。
同时,基层服务网络持续完善,零工市场发布岗位3050余个,成功推荐务工705人次;线上小程序展示岗位2154个、注册零工1320人;创新打造“1+7+N”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和“老带新”培训提升76名业务骨干服务能力。“就在海勃湾”公众号发布岗位1430个,线下开展“送岗进社区”等活动,各站点累计提供咨询4043人次、办理业务855笔、推荐岗位2933人次,直接促成509人就业,10个优秀服务站获表彰。
蓄力前行:
擘画高质量就业新图景
海勃湾区将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在政策落实方面,将强化分类宣传和精准滴灌,持续兑现失业保险、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等政策红利,落实稳岗返还和扩岗补助。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联合高校开展创业沙龙、专场招聘和“1131”精准服务。在供需对接方面,加强部门协作,动态掌握重点工程用工需求,完善发布“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两张清单,联合多部门开展靶向招聘,拓宽就业渠道。在平台优化方面,深化“大数据+铁脚板”模式,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精准摸排需求,开展岗位推荐、用工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持续举办社区招聘和创业活动,深化站企融合与智慧化建设,力争全年促成就业超千人,推动零工市场在规范管理、安全保障、精准对接上提质增效。在技能提升方面,加大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深入社区、企业解读最新政策;严格培训全过程监管,强化开班前、中、后人员状态审查,将内控制度贯穿各环节,切实提升培训质量,为高质量就业创业锻造技能利剑。
从精准高效的招聘现场到深入基层的服务站点,从“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到系统规范的技能提升,海勃湾区正以扎实举措托举起万千家庭的就业梦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