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 画中人

——鲁婷与她的黄河石头画

2024年07月23日

本报记者 陈佳男 实习生 杜雨青

乌海是被黄河眷顾的城市。正是因为黄河的慷慨,才让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交界的乌海,有了黄河明珠、沙漠绿洲的诗情画意。

这份世间无二的浪漫景致,陶冶着乌海人的性情,亦成为不少本土文艺工作者创作灵感的源泉。画家鲁婷的艺术巧思也是来源于此。

鲁婷,土生土长的乌海人,​中国女画家协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乌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任海南区美术馆馆员。她的黄河石彩绘作品曾荣获自治区“萨日纳”奖等重量级奖项,曾亮相深圳国际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重大场合,受到央视、新华社、中国妇女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诸多新闻报道将鲁婷称为“黄河的女儿”。

近日,记者来到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探访鲁婷的艺术世界。

九曲黄河在乌海境内一路高歌北上,却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转了个弯改道西行,这里有黄河西行客栈,也是鲁婷石头创作工作室的所在地。推开“寿园”的门扉,一座古朴的农家小院里晾晒着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黄河石。这些“素面朝天”的石头,是鲁婷从黄河岸边捡回、一块一块淘洗出来的。它们曾静静躺在河床接受风刻水磨,即将成为绘画艺术的载体,释放更加直观的黄河之美。

“我从小生活在黄河边,母亲河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看着这些形态不一的黄河石,我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许多人和许多事。我想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将黄河母亲的恩泽表达出来,也将黄河文化传承下去。”鲁婷深情地讲述着。

在鲁婷眼中,每一块黄河石都是时间的记录者,它们历经岁月洗礼。每当触摸到黄河石,鲁婷都心生敬畏——那双发现美的眼睛久久注视着黄河石,那双塑造美的手反复执起画笔描摹。旁人眼里看似普通的石头,在鲁婷心中慢慢有了具体的形象——这一条纹路是迷人的凤眼,那一条纹路是唇角的微笑,这一条缝隙是女孩的裙摆,那一抹褶痕是岁月的皱纹……

构思造型、涂上底色、勾勒图案、填充颜色,渐渐地,鲁婷笔下的石头有了神采,有了语言,有了性格,有了生命,“河中石”成了“画中人”。

“这是淼,是福河的大女儿,广阔、厚重、包容、知性;这是九曲,是福河的三女儿,任水随性,蜿蜒曲折;这是老七,名叫赤鲤,不甘平庸、拼死一搏奋力跳跃龙门……”在《福河儿女》系列石头画里,鲁婷用7块普通河石塑造了7个主要人物和15个配角人物,演绎出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

可爱的“慧福虎”、眉开眼笑的“固河”、如胶似漆的恋人、年逾古稀的慈祥老人……在鲁婷的画笔下,无论是坚硬的石头,还是滚滚而去的河流,都有了拟人化的表达,看着美妙,思之可亲。望着这些姿态各异的黄河石头画作品,人们感受到的是黄河文化与黄河儿女的血脉相连。

自2017年开始,鲁婷专注创作黄河石头画,迄今为止,已创作相关作品上百件。李白在《将近酒》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不会为谁停下脚步,却把取之不尽的美与巧思留给乌海,经由艺术家的画笔,获得永恒的呈现。如今,每当漫步黄河之畔,触摸坚硬的黄河石,鲁婷的创作灵感依旧源源不绝。

“黄河水滋养着北方大地,《黄河大合唱》给人凝心聚气的力量,我愿意守候在黄河边,借由黄河石讲述黄河的故事、家乡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艺术创作感受到黄河儿女生命与精神特有的脉动。”鲁婷说。

传承千年的黄河文化滋养着她,家乡熟悉的风土人情浸润着她,鲁婷从黄河汲取创作灵感,又通过自己的作品向母亲河报恩。自2018年以来,鲁婷的石头创作工作室免费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接待上万人。石不能言最可人,越来越多的人从她的作品里读懂了黄河文化之美,体会到了“落叶”与“根”的深情厚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