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本报记者 赵永刚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城市未来。
今年,面对生态本底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历史欠账多的实际,我市将坚持把保护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彻底摒弃不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的观念做法,持续用力治好环境,全方位打造美丽乌海。
系统治理 守护蓝天碧水
阳光灿烂,天高云淡。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假期,我市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市民周米乐带着家人在乌海湖冰雪世界尽情玩耍,谈及本地环境,他不禁竖起大拇指,由衷感慨:“这几年,乌海市的变化太大了!就算是在冬天,也是蓝天白云相伴,空气愈发清新。来旅游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生活在这儿,幸福感越来越强。”
为了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我市出重拳、下狠手,坚持系统治理,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库区扬尘污染整治等专项治理,推进冬季清洁供暖,建成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系统,利用“空天地一体”大气监测体系,对异常排污行为全面感知、精准定位、实时告警、快速管控,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显著。
2024年,我市空气质量交出亮眼“成绩单”,创下4个历史之最:PM_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分别为76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1.3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最低值;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5,创历史最佳。市民抬头可见更多“乌海蓝”。
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全市依法取缔和规范整治入河排口154个,完成72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8313户清洁取暖改造,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环境保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5年,我市将以乌海湖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和矿区治理一体化项目为切入点,统筹“五区一河”(城区、园区、矿区、农区、湖区和黄河干支流)治理,加强扬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异味问题源头防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推动治标向治本转变,全方位打造美丽乌海。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城区园区综合治理,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攻坚行动,加快焦化行业改造,清理整治建筑垃圾,确保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目标。扛起黄河入蒙首站责任,统筹河湖治理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保障黄河水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狠抓中央、自治区各类环保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全领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修复生态 筑牢绿色屏障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黄河内蒙古乌海段迎来了今春首批北归候鸟,数千只赤麻鸭、绿头鸭等候鸟振翅而飞,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嬉戏、觅食,为春日的乌海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机。
候鸟,堪称检验生态质量的“活指标”。每年有60多种、10万余只候鸟选择在我市停歇、补给,乌海已然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这些远方来客的频繁到访,是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无声赞誉。
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守护黄河生态安全责任重大。多年来,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全市湿地面积拓展至1.2万公顷,湿地鸟类种类逐年增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显著增强。如今,水草丰茂的黄河沿线,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乐园。
空中俯瞰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苏海图煤矿,昔日荒废的东排土场如今绿意盎然。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湖泊底泥污染控制与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实验基地,该项目融合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为矿山修复注入新力量。
“多年煤炭开采形成的渣堆排置山土壤贫瘠、结构不稳定,植被无法自然生长。现在,我们采用改性黄河底泥作为主要生态基材,大幅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增强了堆填区的结构稳定性,植物在寒旱气候条件下也能顺利生长。”乌海能源公司规划发展部规划与项目前期负责人任旭说。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湖泊底泥污染控制与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为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保护提供创新技术与实践方案。
我市坚定不移推进矿权整合,狠抓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削坡覆土、坡面固化、植被恢复等措施,针对不同坡度、岩性坡面精准施策。在矿区渣堆治理现场,沙棘、芨芨草等耐旱植物扎根生长,曾经的荒山披上绿装,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
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市全领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湖区矿区协同治理,启动乌海湖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和矿区治理一体化试点工程,提速推进海勃湾滨河段生态综合治理等5个项目,加快国能矿山及周边区域系统治理,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座。持续巩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成效,加强龙游湾湿地、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管理,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严格实行农业“四控”,不断提升农区环境治理成效。
转型发展 守牢生态底线
运输车辆穿梭忙碌,装载机、塔吊等大型机械轰鸣声不断,施工人员加紧作业……走进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干熄焦余热发电及配套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企业正抓住施工的“黄金期”,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施工任务。
“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将淘汰过去湿法熄焦工艺,全面应用先进的干法熄焦工艺,届时将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企业节能降碳、能耗双控目标的实现。”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厂长刘彦军说,今后,企业将瞄准绿色发展,持续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先进技术引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动清洁生产,争当全市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市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指明了方向。
生态环境容量是发展的天花板。我市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积极探索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市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我市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
瞄准新质生产力,锁定特色赛道。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今年,我市将调结构、提质效,加快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构建与市情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向先进制造业、煤基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进军,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能级、生活性服务业提品质,以数智化转型为先导,吸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业态在中心城区集聚发展。
深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我们将迎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