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3.2% 设施农业与现代化养殖发展强劲

——“数字背后看活力·一季度乌海经济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2025年05月08日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本报记者 王蒙

今年一季度,全市农牧业生产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0.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其中设施农业与现代化养殖的强劲发展为增长注入了核心动能。

4月28日,记者走进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高效农业示范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黄瓜青翠欲滴、西红柿红润饱满、羊肚菌蓬勃生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现在的大棚不仅种得好,还能让市民体验农耕之乐。”乌海市新义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周彬介绍,公司通过盘活闲置温室和撂荒地,引入旋耕机、起垄机等设备,使播种效率提升60%以上,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环境,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收成。

“一季度,我们果蔬种植面积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20亩,增加了茄子、无花果等6个品种,来采摘的游客同比增加20%,销售额多了3倍。今年新建设的10个温室大棚已投入使用,年内预计还会新建20个温室大棚。”周彬说。

与此同时,位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内,70万只蛋鸡住进恒温恒湿的“智慧公寓”,饲料投喂、环境调控、鸡蛋分拣全程自动化,日均产蛋量达30吨,占全市需求的52%。

公司总经理王保元透露,公司投资的100万元数字蛋鸡养殖项目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动工。新建鸡舍将采用全封闭式设计,从饲料投喂、环境调控到鸡蛋分拣,全程由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化完成。王保元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投产后,日均产蛋量可增加37%、鸡肉量增加40%,年产值可达1.8亿元。相比传统养殖模式,人工成本降低30%,新增70个就业岗位,可带动人均年增收6万元以上。”

随着春耕生产的全面展开,我市农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一季度,我市不断推动设施农业“扩容升级”,带动“菜篮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同比增长12%,产量0.55万吨、同比增长9%;水果种植面积240亩、同比增长3.2%,产量360吨、同比增长5%。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养殖产能,保障畜产品供给,全市肉产量3052.75吨、同比增长33.85%,完成全年总任务量的52.6%。

“一季度的良好开局为全年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农牧局副局长陈海嘨说,市农牧局将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聚焦四个方面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农牧业增加值稳定增长。一是聚焦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通项目推进中的堵点卡点,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全年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二是聚焦“米袋子”,抓好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稳面积、提单产,确保全年粮食任务圆满完成。三是聚焦“菜篮子”产品产能提升,加快推进新义丰、丰和、保元等设施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四是聚焦葡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葡萄种植从传统露地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抓好全产业链项目,延伸发展下游产品,推动形成多元加工的产品矩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