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聚“质”而上

——探寻园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2025年05月20日

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悬浮法聚合装置能效提升改造项目火热推进。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本报记者 王超 文/图

初夏时节,万物竞秀。走进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科研人员专注攻关……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这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获评全国第七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和全市唯一的自治区科技创新强基工程重点园区;5家企业入选2024年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佳瑞米精细化工入选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兴发科技、益泽制药、倍杰特环保等企业入选2024年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吉奥尼、飞狮、利康等27户企业跻身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行列……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乌达区坚持向“新”而行、聚“质”而上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在“新”字上求突破,在“质”字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驱动:“老链条”布局新赛道

从煤到透明的BDO(1,4-丁二醇)再到可降解材料,在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控室样品展台上,直观展示了煤炭“由黑变白”的惊艳转身。

作为自治区首家BDO生产企业,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正是园区向“新”发展突破的缩影。

“立足煤、发展煤、跳出煤。”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景生物研发中心负责人刘兴旺说,“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和提升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了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了生物降解材料和PBAT改性材料等多个实验室,潜心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构建起“煤—电—石灰石—电石—BDO—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产品”完整产业链,相关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乌达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乌达区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旗帜鲜明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锁定产业特色赛道,深耕招商细分领域,靶向对接一批与区情特点相适应、要素布局相匹配的链条填补型项目。

如今,无论是绿色化工、信息产业,还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园区着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锚点。在产业科技互促之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这里的核心竞争力。

提质增效:“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一滴工业级盐酸能有多少价值?在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盐酸被分为浓度40%与36%两个等级。“高端盐酸实现了‘乌海造’,浓度40%为目前国内盐酸最高等级。该等级盐酸可以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及显示面板等高端制造业,相比普通工业级盐酸,价值翻了数十倍,深受市场欢迎。”公司合成分厂环保副厂长崔广超说。

作为我市一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化工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突破?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给出了鲜明的答案——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如今,在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湿电子级盐酸项目成为企业打通高纯级化学品领域的敲门砖;季戊四醇及配套装置升级改造项目成为企业领先国内季戊四醇行业的密码;悬浮法聚合装置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将成为企业实现PVC产品多元化生产的有力帮手。

和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老枝”发“新芽”不同,园区的另一家老牌企业内蒙古佳瑞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在车间里实施“技术革命”,推动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在实现经济效益逆势上扬的同时,还成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连续多年深耕绿色新型高效农药产品,一季度出口额达到5320万元,同比增长206%,创下历史新高。深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不断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加快农药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积极促进传统农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效。”公司总经理韩吉珍介绍说,几年来,佳瑞米公司累计投入6653万元用于开展16项科技创新项目,并获得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目前,企业70余项立项研发项目分别转化成了技术、产品、专利等70余项成果,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47件。

近年来,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老字号”企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耕主业、专注科创,不断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培育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服务升级:“老园区”营造新生态

走进金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现场,40个如厢式货车的大型磷酸铁锂电池仓整齐排放,载满绿色电能,“电”亮万家灯火。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脚下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地。

2024年8月,乌海市金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9月,建设团队进场施工;

11月,项目完成98%土建工作,主变设备开始进场;

12月,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并根据电网调度实行一天一充一放 ……

“项目建设如此迅速、顺利,都离不开乌达区优良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各级各部门想企业之所想、办企业之所盼,用服务‘推着跑’甚至‘领着跑’,项目建设怎能不快?”金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现场站长马永鑫说。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折射出了园区“保姆式”服务的效率。

栽好梧桐树,方引凤凰来。优良的营商环境带来的是企业发展的蓬勃动力。

13个“一件事”集成服务落地见效,探索推出了破路破绿、医疗救助、廉租住房补贴、无外线水气热报装“一件事”等,推动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及时落地,企业开办、信息变更、注销登记时间分别压缩至0.5个、1个、12个工作日内办结,“只进一门、只对一窗、只跑一次”便捷高效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实现了政务服务从“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的跨越式转变。

园区围绕重点项目落地量身定制“审批路线图”,通过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包联服务工作机制、助企解难服务小分队、小“达”帮办团等多元化服务渠道,为企业投资提供“手把手”专业代办,为企业开办提供“肩并肩”代办帮办,截至目前,已为63家企业142个项目提供了代办帮办服务。

如今,在良好营商环境的磁石效应下,越来越多企业走进这里落户生根。

以“新”破题,以“质”谋局。站在时代发展新起点,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链群培育、招商引资、协同创新等关键领域,坚定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