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第07版:
  • 读书贵有疑 疑方能有解

    本报记者 韩建慧

    晚清学者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中说:“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意思是说,读书要持有批判精神、质疑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批判和质疑,才能对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和深入的了解,从此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另外,建立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必须循序渐进,日渐丰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会经历挫折、困难、障碍,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底,才能学有所成。

  • 《总台人物: 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永远可以相信央视(总台)的审美。读完这本书,你会找到支撑这种“相信”的原因。本书收录了30篇总台人物专访,有国民度极高的主持人、主播、配音员,冲锋在最前线的记者和战地记者,爆款节目的幕后人员,也有为了实现各种展播效果始终在尖端科技领域奋斗的“技术流”,还有来自管理服务岗位、黏合不同部门的低调工作者。

  • 《当燃》

    周宏翔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小生活折射大时代,书写山城重庆密密匝匝的烟火人间,一出治愈又动人的创业故事:程斐然、钟盼扬、方晓棠三个重庆妹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却处处埋藏着失控,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暗流和崩塌,却让命运的齿轮重新开始转动。在山穷水尽中,热辣滚烫的蜀地赋予她们不屈和向上的精神,让三个重庆女人走到一起,共同面对生命的涡流和挑战,彼此温暖、彼此支撑、彼此担当,应接不暇的汹涌波澜让生活如同万花筒,她们热烈明媚地迎“燃”而涅槃。

  • 黄埔人才为国征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办陆军军官学校,以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指定广州黄埔岛原广东陆军小学、海军学校旧址为校址。以故,陆军军官学校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孙中山在兴中会时期,经过1895年广州重阳起义和1900年惠州起义,已认识到依靠会党反清,难于成事,于是1903年在日本开办青山军事学校,招收学员进行训练。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鼓励各同志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成城学校或振武学校学习。“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其军事部领导国内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等部,从事武装斗争,并在日本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 《笔尖上的芭蕾》

    巴陇锋 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家巴陇锋出版长篇小说《云横秦岭》《丝路情缘》《秦岭人家》《丝路寻祖》等多部。本书是作者近三年来发表在省级报刊上的文章的精选,全书共七部分11万字。题材丰富,有往事追忆、童年趣事,有旅游见闻、采风作品,还有红色叙事、非遗书写、文化书写等。 (转载自《西安日报》)

  • 一片繁华海上头

    书犹人,多有自带光环者。展读刘克中的长篇小说《中国大港》,透过三家三代港口创业者秉承“向海而生,港通天下”的信念,追寻“港口兴国,海洋强国”梦想的故事,相信读者心底自会油然而生赞叹之情。

    《中国大港》是对“国之大者”的热忱书写,厚重丰满,大气磅礴。大国需要大港,大港呼唤大作。《中国大港》以长三角区域崛起、东海港口2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为时代背景和创作原型,直面新时代景观,着力塑造了宁州海山港这一现代化港口的鲜明标志性形象。小说以主人公梁云霄、姚江河、宁海楼等改革者、创业者、建设者为代表,以港口一体化建设为“经”,以三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事业、梦想、爱情为“纬”,刻画出40后、60后、80后三代海港人物群像图谱,写出了中国式大港建设的擘画史、奋斗史、精神史。跌宕起伏、悬念迭出、撼人心魄的故事情节背后,是作者对以人写港、以港写人、以人和港写史,描摹大海大港,反映山海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生动诠释。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