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韩建慧
冬夜漫长,窗外寒风凛冽,没有什么比亮一盏暖黄色的台灯,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翻看一本好书更惬意的“猫冬”方式了。有哪些书更适合在寒冷的冬季阅读?记者采访了几位爱读书的市民,听他们给您推荐。
荐书一:《瓦尔登湖》
读书达人马可达推荐的书是《瓦尔登湖》。这是一部由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文学作品。马可达形容:“在喧嚣浮躁的世界中,《瓦尔登湖》宛如一片宁静的精神圣地。梭罗在湖畔的独居生活记录,充满了对自然、对自我、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
协和八 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一部反映协和年轻医生成长的故事集,包括他们从医选择、医学学习、一线临床以及恋爱、职业规划、援外等方面的故事,多维度地呈现了医学生和年轻医生的生活与思考。本书的撰写者主要为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生,以及协和医院的青年医生,他们的文字有专业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令人读之或深思,或泪目,或莞尔一笑。
(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著 俞冰夏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无尽的玩笑》的出版堪称一个事件,一座无法被超越的高峰。全书100万字,却没有章节,没有目录。故事讲述一部名为《无尽的玩笑》的神秘电影在流传,所有看过它的人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是一部有着自己的大脑和心脏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挥洒他天才的语言,巧妙构建挑战读者智商的故事结构,于无限放大的细节中,制造出席卷人物内心的风暴。(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煌煌中华,素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重要标志,是它数千年积累、存留下来的极为宏富的文化典籍。无论是从典籍的数量、质量,还是从典籍管理系统的科学水准看,中华文明都大大领先于古代文明诸国。
殷商已有国家图书管理机构
早在殷商时代,社会就拥有相当数量的书籍,故《尚书·多誓》有“唯殷先人,有典有册”之说。其时巫史“掌官书以赞治”,可见已有国家图书管理机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竞相著书立说,学术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图书数量因而剧增。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当时即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称。这些书籍早已亡佚,具体内容,亦多争议,但西晋学者杜预注曰“皆古书名”,则无疑义。私人藏书,已成风气。《庄子·天下》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世遂以学富五车的成语,来形容某人读书广博、学问精深。
【日】山本太郎
上海译文出版社
《传染病与文明》以传染病为主题,细数传染病与人类的爱恨纠葛,并讨论了人类与传染病在未来该如何共处。作者山本太郎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开始追溯传染病与人类的关系,描绘了人类社会在面对传染病的种种威胁时采取的各式姿态。文明之初,人类曾过着与传染病无缘、非常健康的生活。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定居农耕以及野生动物的家畜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而文明成为传染病的摇篮的同时,传染病也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串起整个人生的链条,每一个刹那决定人生的方向。如果我们要达成一个有时间节点的目标,失败就会一贫如洗,途中的每一步走得是否战战兢兢?当你的目标眼看要成功,却因为有人捣乱功亏一篑,你会怎样?换个角度,如果别人和你打赌,赌注是你一半的财产,赌约是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某地。在打赌的途中,你能否做到旅程无论遇到任何延误行程的情况,都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