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原创漫画形象的钥匙扣、钢笔、笔记本、水杯、抱枕,神态丰富的黄河泥娃亚克力冰箱贴,承载着乌达区历史文化的煤矿、矿工形态的毛绒挂件……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创意十足,让乌达文化“潮”了起来、“活”了起来。
近年来,乌达区深入开展本土文化建设,积极挖掘地区特色,将传统文化以崭新面貌融入时代生活,打造“乌达礼物”城市文创品牌,进一步提升乌达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报讯 今年以来,乌达区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引、育、留”三项工作,坚持开放引贤纳才之门、培厚育才储才沃土、构筑尊才爱才港湾,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发展提速新动能。
——聚焦源头储备,做实“引才”文章。乌达区创新引才形式和渠道,加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进而实现人才队伍“质”和“量”的双提升。紧紧抓住引才窗口机遇期,深入开展需求大调研、人才大走访、政策大宣讲,精准摸排和掌握全区事业单位和教育、医疗等行业部门用人需求,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3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63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今年以来,乌达区持续深化拓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创新开展“谈变迁、话进步”感动乌达故事汇活动,通过“分层分类讲”“线上线下讲”“集中分散讲”的模式,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干部群众当中。
乌达区聚焦党员群众的身边故事,围绕“矿城变化”“产品研发”等10个主题,挖掘《离家五千里扎根内蒙古戈壁滩支援包兰铁路建设》《听父辈们讲乌达矿务局煤田开发的故事》等180余个身边故事,形成《逛乌海》《家乡变化大》等40个文艺节目,以文艺展演、专题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分层分类宣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本报记者 陈洋 文/图
提到体育课和课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做广播体操、跑步,还是打篮球、跳绳、跳远?
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入,乌达区各学校通过AI+传统的体育形式,点亮了校园生活,赋能助力学生成长,为校园体育带来别样风景、别样生机。
走进乌海市第十六中学,操场上呐喊声声,哨声阵阵,原来是学生们在进行拔河比赛。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近日,在乌达区新达街道颐景佳苑社区党群活动室里,一场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知识竞赛紧张进行。参赛选手来自辖区的党员和居民群众,他们聚精会神,你追我赶,既增长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老党员张文忠说:“之前只从新闻上和学习材料里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次知识竞赛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报讯 (记者陈洋)12月8日,乌海市艺体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活动“中交杯”体育教师排球对抗赛在乌海市第六中学落下帷幕。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乌达区体育教师排球代表队凭借充分准备、精湛技艺和默契配合,以四场全胜的战绩勇夺本次排球对抗赛冠军。
近日,乌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求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陈洋 摄)
本报记者 张丽阳
农村好不好,百姓说了算。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富民社区每当有大事时,村民们就会围坐在田间地头,召开村民议事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乌兰淖尔镇富民社区为城郊型社区,居民多数从事农业种植。去年,富民社区成立了田埂埂议事会,由辖区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优秀志愿者、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的人员等15人共同组成。将政策宣传及协商议事平台搬到户外广场、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议事过程既不耽误农户种地,还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还通过让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畅所欲言、深入讨论、达成共识,确保协商内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协商形式简便,利于群众参与,协商成果符合群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