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7日 第04版:
  • 保暖用品市场升温

    寒潮来袭,我市保暖用品市场迎来热销季。羽绒服、棉衣棉帽、制热家电等商品成为畅销品。图为市民在一家商场选购羽绒服。 (路静 摄)

  • 设施农业变“冬闲”为“丰收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茬茬新鲜的蔬菜、水果,让传统冬闲时节变成“丰收季”,农区居民收入也在稳步增加。

    1月5日,记者在海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种植户武金安家的大棚里看到,一垛垛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蘑菇争相升柄展伞。武金安说:“2022年我种了3棚6亩平菇,平菇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产量大、销路好、不愁卖,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

  • 年货节购销两旺 货丰价稳过大年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路静 文/图

    春节临近,年味儿渐浓。连日来,记者探访年货市场发现,我市消费市场供给丰富,年味浓、销售旺,传统消费持续火热,品质化趋势更为明显,市民节日消费热情高涨。

    年货大集货丰价稳人气高

    置办年货,向来是千家万户筹备过年的“重头戏”。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货消费迅速升温,人们纷纷为欢度新春佳节采买各种年货,做好过节准备。我市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商家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纷纷举办年货节促销售,丰富商品和保障服务供给,营造安全、舒适的节日消费环境。

  • 乌海能源5家煤矿获评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特级矿井

    本报讯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2020—2021年度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名单,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公乌素煤矿、黄白茨煤矿、五虎山煤矿和利民煤矿等5家煤矿被命名为特级矿井,成为我国煤炭先进产能的代表和标杆。

    近年来,乌海能源深入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低碳集约化利用,狠抓安全环保责任落实、积极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扎实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安全状况好、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优、生态环境美的发展新路。 (付兰伟)

  •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入运营

    2022年,我市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投用充(换)电站16座,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1650辆。图为滨河新区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入运营。 (路静 摄)

  •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

    本报讯 (记者 路静)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3年以来,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累计投入1亿余元完成10余项环保工程,全面减少各类废弃物排放,为改善我市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贡献企业力量。

  • 热心公益事业 助力家乡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冬日暖阳下,坐落于滨河二期的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项目格外引人注目:项目建设现场,多栋高楼拔地而起,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教学楼、教师公寓、多功能教学楼等建筑均已封顶,校园建设初具规模。该校区建成后,可满足3300名师生的学习和住宿需求。

  • 皇甫贵祥:检修设备的“铁医生”

    ■乌海技术能手系列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举办了首届“匠兴乌海 技创未来 ”职业技能大赛,32名参赛职工脱颖而出,获“全市技术能手”殊荣,成为我市5.47万名技能人才的优秀代表。

  • 检验压力容器

    近日,内蒙古特检院乌海分院检验人员主动对接企业,对企业特种设备各部位、运行使用各环节进行现场检查和资料核查,并对特种设备使用维护提出指导意见。图为检验人员检测压力容器壁厚(渗透)。 (黄建飞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