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张丽阳
近日,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及项目三期竣工投产仪式在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完成技术改造的电普煅厂、煅烧厂正式投产。
在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原料经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生产线,生产线上4台18罐并联式普煅炉、6台1250kVA电煅炉火力全开,陆续生产出高品质煅后焦。技术人员紧盯设备运行、监测生产状态。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陈洋
近年来,乌达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优化组织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深化联动共治三大举措为依托,因地制宜,依靠群众,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真正实现群众有位、有责、有为,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原动力,有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大爷,这个小夜灯通过后面的磁铁粘在墙壁上,晚上您起来路过它就能感应到,自己亮灯,多方便。”
“这个是烟雾报警器,粘在房顶上,着火了就能自动报警。”
“大娘腿脚不方便,这个带把手的凳子很方便您活动,站起来坐下去都能扶着。还有血压计,您二老都有高血压,记得每天测量。”
今年以来,乌达区结合“赛品牌、拼实绩、促服务”活动,以为老志愿服务为突破口,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实施“金拐杖”为老服务项目,用温暖有效的方式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乌达区积极开展“九个一”(即一根拐杖、一张暖心卡、一次爱心敲门、一声嘘寒问暖、一份健康记录、一份安全保障、一次心理慰藉、一次垃圾清理、一次生活代购)服务,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精准、暖心的服务,帮助解决生活需求、情感孤独、身心健康等问题,提升幸福指数。目前已提供300余次上门养老服务,调解200余件矛盾纠纷。
10月18日,乌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赛、展”活动,通过“学、赛、展”三个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思想基础。活动由乌达区委宣传部、乌达区委统战部、乌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等联合主办。图为知识竞赛环节。 (王悦 摄)
本报记者 陈洋
乌达区梁家沟街道安居佳苑社区现有人口929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600多人,占居民总数的38%。近年来,安居佳苑社区党委立足辖区人口老龄化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托起幸福“夕阳红”。
本报讯 (记者段维娜)连日来,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展校园周边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营造安全整洁、畅通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
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按照“定点值守+机动巡查”“提前到岗+时段保障”等方式,对乌达区巴音赛街小学、胜利街小学和市第十六中学等中小学周边游商散贩沿街叫卖、小吃摊贩占道经营、沿街散发广告传单等行为进行劝导规范,督促周边商户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增强校园周边商贩规范经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