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7日 第07版:
  • “问道有术”:跟着名家学习阅读方法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推进全民阅读的今天,读什么、怎样读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许多名家都强调读书需要讲究方法,读书达人们也经常总结各种读书方法,以便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名家总结出的阅读方法都有啥?这样读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记者采访了几位读书达人,听听他们是怎样利用名家阅读法开启自己的阅读之旅的。

  • 《神祇、陵墓与学者》

    [德] C.W.策拉姆 著 张芸 孟薇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关于考古学的经典畅销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很多人因此爱上考古学。策拉姆追寻伟大学者和冒险家的足迹,从欧洲来到中东,又转至中美洲,他带领读者,亲历伟大文明发掘现场——施里曼发现特洛伊、卡特开启图坦卡蒙墓室、科尔德维挖出巴比伦城、汤普森潜水寻获玛雅宝藏以及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读者们宛如身临其境,揭开这些湮没已久的世界神秘的面纱。

  • 《鳟鱼之歌—— 九位女性逃出纳粹集中营的真实故事》

    格温·施特劳斯 著 俞琰 译

    文化发展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九位女性,在二战期间,如何团结起来,以生的意志和生命的韧性,全力逃出纳粹魔爪的故事。作者是当年逃出集中营的九位姑娘之一的孙辈。她听到了舅祖母埃莱娜的故事并以集体记忆与个人回忆的多重角度、回忆与现实穿插的手法,追溯了在战争的宏大历史主题下,女性如何成为受害者、斗争者,又是如何绝境求生的精彩故事。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冷漠与无情,也能看到珍贵的友谊和大无畏精神。 (转载自《北京日报》)

  • 春秋时代是中国的精神源头

    从2004年到2024年,二十年了。二十年做了一件事,在春秋时代游荡。

    2004年1月,在《南方周末》开栏,到2010年与另外一些谈古书的文字编成一本《小春秋》,2017年又增补编为《咏而归》。2011年,在《信睿》杂志上开了一个专栏就叫《小春秋》,专讲春秋故事,得几万字,不曾结集成书。现在,将这几万字和《小春秋》中谈春秋战国的部分合为一卷,起个书名叫《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书名有点啰唆,但这个书名好在有“我”。“我”从21世纪穿越过去,在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漫游,有所见、有所思,有所笑、有所悲,信马由缰、信口雌黄;如果真是我,早不知多少回横死于道路,所幸是“神游”不是“身游”。

  • 《大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出征的关口和突破》

    林雪萍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部基于田野调查的中国出海纪实与产业分析力作,作者深入全球100多家一线工厂调研,访谈200余位海外亲历者,对出海或准备出海企业所对应的众多行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故事、数据、细节以及作者对全球化拓展的深刻洞察。 (转载自《西安日报》)

  • 本草寻根溯源中医之道

    “草木皆为良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孕育了本草学这片广袤的知识丛林。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到后世医书的累积,本草学作为中医学的根基,不仅是一门记录草木、食物药性的学问,更是一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在山田庆儿的《中国医学的起源》中,作者以历史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让我们得以走进这段关于草木药香的历史长卷。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