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第04版:
  • 六十载碧波南流 一江水血脉情深

    新华社记者

    3月31日晚,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典礼在香港举行。60年来,东深供水工程已不间断地向香港供水超过300亿立方米,满足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缺水之忧,有力支撑香港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转型,成就了“东方明珠”的繁荣盛景。

  • 久久为功,化风成俗

    ■新华时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新华社记者 刘怀丕 牛少杰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唯有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久久为功,方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 从上市银行资金流向 看中国经济发展活力

    新华社记者 吴雨 李延霞 张千千

    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近期陆续出炉。作为企业和居民融资的主渠道,银行的资金流向引人关注。钱去哪儿了?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哪些活力?

    聚焦重点领域发力 科技型企业“吸金”多

    从年报数据看,过去一年,上市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着力服务实体经济。2024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合计超8万亿元。其中,工行和农行新增贷款均超2万亿元。

  • 清明将至 缅怀先烈

    4月1日,在位于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学生为革命英烈敬献鲜花。清明将至,各地开展祭奠活动,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新华社发(张晓峰 摄)

  • 走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探月之路

    新华社记者 宋晨 刘祯

    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月球正、背面样品全球首次同时展出,引发公众关注。

    探月工程20年来实现了哪些重要突破?未来探月工程还有哪些亮点?新华社记者在展览首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