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3日 第02版:
  • 市领导到农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报讯 11月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培云率队到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为村“两委”委员、驻村干部、部分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孟培云说,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要始终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增强村民内生动力,拓宽农区居民增收致富渠道,落实好富民政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 我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市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闭幕会等现场直播及相关新闻报道,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修订党章谈认识、说感想、讲心得,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市委组织部还印发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关学习资料和测试题,结合机关“一小时研学活动”,要求每周研学不低于2小时,持续巩固学习成果,确保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乌海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专栏,及时推送中央主流媒体的权威解读、深度解析,全力打造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尖平台”。运用“乌海i组工”抖音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工作,发布《党的二十大专题》系列视频,截至目前,总播放量超过1600万次,切实推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走进群众。

  • “云”党课宣讲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全面准确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近日,乌海供电公司基层党支部开展“踔厉奋进新征程 主题党课再出发”线上党课活动,邀请市委讲师团老师学习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让理论学习更见实效。

    (高瑞鹏 摄)

  • “12345”热线:一条传递政府温度的“连心线”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本报记者 斯琴满都海

    “您好,这里是乌海‘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请问您打算从哪里返回乌海?健康码、行程卡是否正常?”……连日来,在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受理员认真地解答着市民咨询问题。如今,“12345”热线可谓是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市民只要拨打“12345”反映诉求和问题,有关部门单位就会立即回应解决。面对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不少市民拨打“12345”热线咨询生活物资供给、特殊群体核酸采集、交通管控等疫情防控有关政策。

  • 市科技局加强对非学科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本报讯 今年,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系列文件,明确非学科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由科技部门负责,并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市科技局按照文件要求,组织三区科技部门加强对非学科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目前,我市符合经营条件的非学科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共有8家,全部位于海勃湾区。海勃湾区工信和科技局积极与区教体局协调交接,将8家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平台,并对其开展相关培训与指导。截至目前,8家培训机构所有学生信息全部导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平台,其中4家机构开通了“线上”支付渠道,其余4家正在办理中。

  • “货币+实物+服务” 让社会救助更精细

    ■我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记者 孟荣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的发展思路,结合“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居住集中、困难群众相对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乌海市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方案》,明确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和资源链接等6类24项服务类社会救助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形成适应特殊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货币+实物+服务”的救助方式。

  • 志愿服务

    近日,海区湖东社区开展了“保护黄河 从我做起”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网格员在黄河沿岸捡拾垃圾、清理干枝杂草,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卫生的居住环境。

    (黄建飞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