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今年是海勃湾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一年。海勃湾区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与全业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文化旅游体育在惠民利民方面的实效,为全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本报讯 (记者毕晓敏)海勃湾区的标志性景观——市人民广场,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改造升级。作为今年我市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市人民广场改造项目承载着市民的期待与梦想,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自8月13日开工以来,市人民广场的改造工程便以飞快的速度推进。记者于近日探访了施工现场,只见整个施工作业区已被高标准围挡封闭,挖掘机轰鸣作业,运输工程车辆穿梭其间,施工人员正抢抓良好天气,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近年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从民风小事入手,将道德评议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举措,不断夯实农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积极探索“小评议解决大治理”的实现途径。
引导群众议事评事,广开言路定话题。新丰村通过制定道德评议会议事规则,确保道德评议规范有序。农区居民推选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道德模范、种植养殖能手等新乡贤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主持道德评议工作,动员农区居民进行说事论理,化育民风。截至目前,新丰村共开展道德评议53场次,评出先进典型30余人,帮教转化660余人次,形成了“好事大家评议、有事大家帮忙”的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 毕晓敏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海北街道党工委积极响应上级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号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精准施策,不仅有效破解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还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近日,海勃湾区第一幼儿园的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到幼儿园,参观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阅览新中国成立至今每一年的大事件,加深他们对祖国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陈洋 摄)
■打造民族团结风景线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在市中医蒙医医院,有这样一位蒙古族女护士,她以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广泛赞誉。她就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萨日娜。
萨日娜现任市中医蒙医医院蒙医系统科护士长,同时还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护理分会理事、乌海市民族文化研究会理事等。在临床一线工作的10余年里,作为党员的她坚守“患者至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真挚的爱心和专业的技能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近日,海勃湾区海北街道东环路社区在辖区内开展了以“开启垃圾分类,点亮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垃圾分类宣传覆盖面,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毕晓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