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第06版:
  • 拓荒戈壁滩:农业开发沙海绿

    本报记者 韩建慧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无论何时,吃饱肚子,都是老百姓最朴素的要求。

    1949年以前的乌海地区,坦荡戈壁连着沙漠,人烟稀少,瘦草枯黄,当地居民大多以畜牧业为主,只有少数几户农民以种地为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沉寂的荒原逐渐多了人声。据《中国共产党乌海历史》记载,1951年春天,张洪高、张三蛋、徐生福三户农民来到乌兰木头(今乌达区乌兰淖尔镇)附近开荒种地,并组织起了农业互助组,这就是乌海地区最早的农业组织。

  • 沙海平湖写风流

    韩建慧

    水利兴邦,农业报国。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乌海地区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宏伟序幕。在这一时期,以“黄河水利远征军”和“乌兰木头开荒野战团”为标志的农业大开发,实现了乌海地区农业经济向蔬菜为主攻方向的战略转移,确立了乌海地区城郊型农业的地位。回首往昔,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已深深烙印在乌海人的心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灯塔。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