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近年来,海勃湾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惠民活动、文物保护利用及非遗传承,以及农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跃上新台阶
海勃湾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一方面,海勃湾区积极推进海勃湾区文化馆主体办公楼的室内消防工程,确保文化设施的安全使用。该工程已顺利完成,并具备了消防验收条件,消防整改工程也圆满结束;另一方面,海勃湾区博物馆在第五批全国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申报工作中表现出色,结合北疆文化特色,对乌海煤炭博物馆、北疆家居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了展厅内展板文字,重新排布了场馆内的基本陈列;同时,在两博物馆临展区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春节期间,走进海勃湾区万佳宜购生鲜大卖场摩尔城店,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的农产品专区格外引人注目。新鲜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色泽鲜亮,品种多样。茼蒿的清香、水萝卜的脆甜、韭菜的浓郁,仿佛让人置身于田间地头。这些应季蔬菜得益于从田间地头直接打包加工至超市上架的高效流程,不仅大幅降低了流通成本,更成功构建了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直销通道。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近年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坚持把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工作主线,围绕“加强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完善法律服务、办好为民实事”四个方面精准发力,获得群众满意与点赞,2024年千里山镇社会治安工作群众满意度为100%,位列我市三区第一。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法治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健康成长提供稳固的支撑。近年来,海勃湾区始终坚持将政法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法治海勃湾建设为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万家灯火和社会安宁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屏障。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新华西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视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具保障、更可持续。
近日,海勃湾区海北街道东山北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贺新春活动,图为居民表演舞蹈。 (陈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