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韩建慧
读书可以是焦虑者的避风港,是攀登者的垫脚石,也是低谷人生的救命稻草。读书曾经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际遇?当人生陷入低谷时,你曾如何破局?听这些受访者讲给你听。
那一年,我读了《西西弗神话》
受访者张恬说,2017年的春天,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春天。
高柏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近十年思考与写作的结晶,以高度跨学科的分析框架,剖析“大变局”的实质,揭示各国在全球化钟摆运动、霸权更迭和科技革命这三大历史长周期的两次同频共振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的历史同时代性和共同特征。
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主要推荐人冯骥才在之后第一时间编著了《过年书》,于2025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为我们开启了深入了解年文化的大门。
季羡林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季羡林先生对人间充满了热爱与好奇,他的一生“丰富而天真”。这份天真,不是单纯,更不是无知,是一种尝尽生活滋味后的选择,是阅尽世间沧桑后的至真至纯。本书精选季羡林对家乡、亲朋故友,及身边花草动物的忆述。通过他干净朴素的文字,我们能够体悟生命的万千悲喜。 (转载自《西安日报》)
古物里隐含着先人的信息,也隐含着历史的“密码”
人的探险天性中,有着对人类过去和未来的求知欲。考古学就是从人类的探险和发现宝藏的欲望中发展出的一门学科。它生而带着神奇的面谱。从前有人说,考古是“探险英雄的学科”,考古学家就是探险家和发现宝藏的人,甚至有人把考古和古董收藏、挖宝、盗墓等牵涉在一起……这些都是对考古学的浪漫或歪曲想象。真实的考古学是什么样的呢?
有书 编著
新世界出版社
《庄子》不仅是先秦哲学、文学、美学的高峰,更是中华民族源头性思想经典之一。本书着眼于《庄子》作为一部中国寓言故事集的本质,将33篇文章拆解为百余则寓言故事,逐句逐段精读原典,以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将生僻字解读、句子释义、援引佐证等贯通起来,书中还纠正了一些读《庄子》中常见的误解,融合了郭象的《庄子注》、成玄英的《庄子注疏》、王夫之的《庄子通》等典籍,以典说典,多维度展现其博大精深与天马行空。 (转载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