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第01版:
  •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文章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双链融合”促发展 擘画产业升级新图景

    ■落实区域合作深化行动进行时

    本报记者 赵永刚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我市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发展新未来”为主题,通过高价值产业项目对接活动、项目路演等系列举措,展现出资源型城市创新驱动转型的坚定步伐。这场科技盛会不仅为我市搭建了链接全国创新资源的桥梁,更标志着这座工业城市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未来产业变革。

  • 乌海市党政代表团到北京海淀区对接考察并签署两地合作备忘录

    本报讯 (记者赵晖)3月31日,市委书记周金星,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英率团到北京海淀区对接考察、座谈交流。两地签署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海淀区委书记张革,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参加有关活动。

    座谈会上,周金星代表乌海市委、市政府,对海淀区给予乌海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这次到海淀区对接考察,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主动寻求支持,建立合作关系,更好融入京蒙合作大局。乌海是内蒙古西部的一座工业城市,城镇化率高、产业基础扎实、功能配套完善,在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上拥有丰富场景,目前正在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发展理念先进,科创资源集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丰富。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推动两地在科技创新、生态治理、节能环保、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携手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发展。

  • 内蒙古首例“电能通”贷款落地乌海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本报讯 (记者王超 赵永强 赵晖)3月31日,内蒙古首例首笔“电能通”贷款投放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内蒙古首例电费专项贷款业务在乌海市成功落地。

    当天上午11时,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蒙商银行乌海分行以及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8000万元“电能通”专项贷款完成了电费缴纳。

  • 春和景明

    近日气温回暖,春花绽放,粉白色的花朵挂满枝头,生机盎然。市民在美景中畅享户外健身的乐趣,尽显春日蓬勃活力。图为市民在市人民广场的桃树下健身。(赵政宇 摄)

  • “云”端会诊

    ■我在一线

    本报记者 赵晖

    “今天有两位患者,需要专家查房。”

    “第一例,是咱们上周已经查过一次的患者。”

    ……

    3月25日上午11时30分,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准时开启每周一次的远程联合查房,为两位疑难重症患者“云”端会诊。

  • 启创新材料:项目建设劲头足

    ■走一线 看项目

    本报记者 赵晖

    3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乌海市启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苯肼等精细化工产品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机械设备不停运转,建设者热情高、劲头足,一派大干快上的火热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30000吨焦亚硫酸钠、15000吨亚硫酸氢钠、15000吨亚硫酸氢铵、10000吨亚硫酸钠等4种产品生产线,配套建设生产厂房、办公用房、产品库房、化验室等公辅设施;二期建设年产2000吨盐酸苯肼、3000吨苯肼等4种产品、副产品生产线。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