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阳
民法典专题培训,学习消防知识和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包扎等核心技能,共同研讨社区治理时的痛点、难点、堵点……这都是乌达区社工学院开课的内容。去年以来,乌达区委组织部、乌达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梁家沟街道党工委全新升级社工学院,将培训人员扩大到乌达区社区工作者310人,课程覆盖政策讲解、应急救护、实地观摩、实操演练等内容,由乌达区1镇7办轮流为社区工作者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4期。其中,170余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前线下培训班,组织镇(街道)、村(社区)40人参加全市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专题示范培训班,社区工作者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本报讯 (记者陈洋)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最新公布自治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实验校“四个一百”案例征集评审结果,乌达区2个案例获评优秀案例。
本次评审由自治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权威专家团队严格把关,从报送的1157个案例中,遴选出100个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优秀案例。其中,乌达区胜利街小学教师王晓旭设计的《测量》主题学习,获评精品课录像优秀案例;乌达区胜利街小学教师刘爽设计的《住在沙漠中的海洋》,获评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本报讯 (记者张丽阳)今年以来,乌达区“两新”工委以筑牢组织基础为切入点、以加强党员培育为着力点、以优化示范引领为支撑点,破解痛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扩面提质,切实提升“两个覆盖”质效。
——筑牢组织基础,推动实现“三个100%”目标。乌达区优化“两新”工委实体化运行,发挥好行业党组织功能,综合运用实地走访、电话询问、数据比对等多元手段,对党组织及党员展开地毯式摸排,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为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常态化推进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行动,通过数据比对与线下摸排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流动党员、“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主动参与组织生活。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你好,我看到这里有打气筒,我的小三轮轮胎没气了,想借着打一下。”“行呢,你的车用这个可以吗?”“这里可真好,我还想打点热水。”……6月19日上午10时,在乌海西站旁的“暖心里”服务驿站内,路过的市民正在询问社区工作人员,想要借用暖心驿站里的工具。
本报讯 (记者丁宇婷)6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与乌达区人民医院医联体及康复医学专科授牌仪式在乌达区人民医院举行。这一合作标志着两地医疗资源实现深度融合,为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开启新篇章。
作为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中成立较早的康复医学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整合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和理疗等多元服务项目,创新构建起神经外科等患者全流程、连续一体化治疗及健康管理体系。通过打造治疗与康复全闭环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致力于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病痛,助力患者早日康复,重归社会与家庭。
近年来,乌达区文化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文艺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图为文艺爱好者演奏乐器。 (张丽阳 摄)
本报记者 张丽阳
近日,乌达区计划生育协会在中国计生协成立45周年、第27个“会员活动日”之际,紧紧围绕“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共建生育友好社会”主题,精心组织了“5·29”会员活动日系列活动,切实发挥计生协桥梁纽带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乌达区各级计生协以“5·29”会员活动日为契机,开展了“健康服务零距离·民族情谊心贴心”健康义诊、政策宣传,好书推荐官暨“5·29”会员活动日,计划生育家庭保险政策进社区等宣介活动20余场,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讲好计生协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动故事,征集并推送“我眼中的计生协”作品10件、“5·29”随手拍3篇,其中新达街道办事处爱民佳苑社区彭文艳作品被中国计生协公众员采纳并展示。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日,乌达区委政法委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创新构建“一中心牵引、三平台联动、多阵地支撑”的社会治理善治体系,推动实现治理资源有机整合、矛盾隐患闭环处置以及平安建设协同共创,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