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王玉初
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父亲都会把家里所有房间的灯点亮,并在客厅烧一盆旺火。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火盆,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小时候,我并不明白守岁的意义。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父母会给我们发压岁钱。压岁钱不多,但都是崭新的。母亲拿来花生、瓜子、红薯干、兰花豆,还有我特别爱吃的芝麻糖、糯米糖等,让我们尝个新鲜。可我因年夜饭吃得太饱,真的只能尝尝而已。吃饱了,加上火烤着,用不了多久,人就容易犯困。母亲不停地提醒我们要注意鞋,别靠火太近。大家撑了一会儿,但温暖的炭火催眠效果太好了,大姐和二姐时不时地往前倾倒。母亲生怕有人跌到火盆里,便让姐姐们去睡了,而我依然兴奋。
王国梁
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因地域不同千差万别。不过大年初一吃饺子,恐怕是全国统一的。有句俗语说,谁家过年不吃饺子?
我们小时候,进了腊月就盼着过年,每天掰着手指算呀算,终于要过年了。很多年里,大年初一早上都是一样的场景:我在鞭炮齐鸣中睁开睡眼,听到外屋父亲和母亲已经开始忙着煮饺子了。母亲冲父亲喊:“火烧大一点,怎么还不开锅?”父亲说:“不着急,今儿起得早。孩子们还没起床呢!”母亲说:“大年初一要吃五更饺,不早起行吗?赶紧叫孩子们起来!”父亲冲里屋喊一句:“起床了!”
剪纸 (杨留锁)
马晓炜
现在过年看央视春晚,对我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了,而在20世纪80年代,对不少人而言,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记得,那年我10岁、弟弟6岁,虽然央视春晚已连续举办了4届,但由于村里没有通电,我们从没看过,期盼新年看春晚,成了我们最大的心愿。机会终于来了,邻村养兔专业户张大伯,年前买了电视,大年三十晚上,他家放春晚。得知消息,我们欢呼雀跃,天刚擦黑就催促母亲赶紧下饺子,填饱肚子好早点出发。
刘平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是这些年才兴起的事,可我,早在儿时过年时,就共享了一回新衣。
那年我上五年级,平时很难有机会穿新衣。父母节俭惯了,一件新衣都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破老三”。我是老二,当然只穿得旧衣服。哥哥穿不下的,奶奶略微改一改,给我穿。穿着这样看不出性别的衣服出门,隔壁的老奶奶经常问我:“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只好涨红了脸跑开,但老奶奶“嘎嘎”的笑声总不肯放过我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