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第03版:
  • 增功能 强服务 让文明实践“出圈”更“出彩”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近年来,我市打造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多项文明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群众愿意来、自觉来、留下来的精神家园。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阵地间的互联互通,推动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持续联动、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突出便利快捷,以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为重点,充分盘活整合政务大厅、银行网点、超市、通信营业厅等服务窗口的场地资源,打造了首批50个具有乌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持续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织牢织密文明实践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服务。

  • 与爱“童”行 用“心”护苗

    ■文明实践推荐官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近年来,海勃湾区新华街道清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紧围绕“一米视角”理念,积极构筑多元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关爱保护,净化成长环境,深耕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人,打造了“与你‘童’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不断推动未成年人工作在“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实,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弘扬中医药文化

    12月20日,海勃湾区中医医院第二届膏方文化节如期开幕。本次文化节以“承岐黄薪火,传承中医经典”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养生爱好者的参与,传承和发扬了中医药文化。 (段维娜 摄)

  • 帮办代办暖民心

    为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针对高龄老人对办事流程不熟、操作不便、出行不便等情况,将帮办代办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畅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毕晓敏 摄)

  • 城市有温度 寒冬也“热乎”

    ■志愿者风采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排好队,不要急,每人都有!”12月18日7时30分,在乌达区人民广场西南侧的“爱心屋”,乌达区瀚海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早早地就忙碌起来,大家分工明确,将一份份免费的“爱心早餐”发放到环卫工人手中。

    环卫工人们每天早出晚归,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为感谢这些“城市美容师”的付出,当天,志愿者们早早忙碌起来,精心挑选了营养丰富的餐食,包括热气腾腾的油饼、香浓的鸡蛋汤等。这些早餐饱含着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敬意。当一份份早餐送到环卫工人手中时,他们满是感激,在寒冷冬日中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 “三种服务”解锁无物业小区治理新模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走进海勃湾区民贸南小区,平坦干净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映入眼帘,两侧的墙体彩绘也成了居民拍照的“网红打卡地”,旁边的活动室人头攒动,时不时传来居民的笑声,有些从其他小区赶过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还可以顺便在车棚里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 冬日安全宣传活动

    为有效防控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日来,海勃湾区海北街道东环路社区持续开展冬季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沿街商户宣传燃气、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毕晓敏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