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韩建慧
在网络流行语中,“Z世代”指出生于1995年到2009年之间的青年人,这一代人因一出生就受到互联网、即时通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的影响,一向被认为是最擅长使用科技设备的一代人,常常被称作是数字技术的“原住民”。
最熟悉网络时代的青年,在阅读方面自然也与“前辈”们有所不同。对于他们来说,书籍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容易,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电子阅读也成了阅读生活中更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祝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清明上河图》属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此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作者以画家的身世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讲述这幅传世名画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谜团,同时也为我们解读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风貌。在作者文字的引领下,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也似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生动的历史细节在作者优美细腻的笔触下独具魅力,引人入胜。书中展示的名家书画作品,更为本书增添了历史与文化韵味。
张玮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回望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都能想起许多令人激动的瞬间。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彩色电视的普及,从股票的公开发行到劲歌金曲的火爆,从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十年之间,每个人仿佛都拧紧了自己身上的发条,充满活力。本书以年为单位,记述20世纪90年代的大事小情。作者张玮以客观而温暖的笔触将这些瞬间有机串联,让那十年的活力与朝气跃于纸面,让读者回想起如同初升旭日般闪耀的90年代。
春节临近,有关传统佳节的话题,一时之间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这些沿袭已久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博大意蕴,体现出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气象?民俗读物《岁时节俗知多少》着重从农耕文明和传统美德的层面,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特别是年俗文化的内涵,以新颖别致的诠释视角,绘制出中国岁时节俗的生动图谱。
[美]弗雷德里克·布朗 著 张璋 译
南方出版社
《穹顶之下》收录了弗雷德里克·布朗的19篇作品,延续了布朗作品精妙的反转,通过人类探索外部空间时的种种意外,反映了作者对人类自身的欲望、情感的思考,通过对雏菊、老鼠等人格化的处理,表现了即便将动植物变成人类,或者人类自身到了外太空与外星人交往时,依然面临同样的社会性和人际关系难题。弗雷德里克·布朗在科幻作家群体中拥趸颇多,对很多后来的科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短篇小说被不同的科幻剧集改编。 (转载自《北京日报》)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世界的复杂性,意识到所谓科学的“真理”只是暂时正确的理论,等着新的观察和实验数据以及相应的理论来将其推翻时,现代人是否必然陷入虚无主义?细读美国生物学家哈斯凯尔的三部曲《看不见的森林》《树木之歌》和《荒野之声》,你会发现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虚无和永恒。如果一切都是可朽的,事物还有什么实质和意义可言呢?人类一切努力的价值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