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第02版:
  • “侨情心画·翰墨北疆”第五届内蒙古侨界艺术作品双年展巡展(乌海站)开展

    本报讯 (记者张舒怡)4月8日,“侨情心画·翰墨北疆”第五届内蒙古侨界艺术作品双年展巡展(乌海站)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开展。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闫爽,自治区侨联副主席、秘书长栾卓珅出席。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同志,参展艺术家代表、侨界人士等现场观展。

  • 不负山河不负景 文旅融合开新篇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一盘“大棋”来谋篇布局——向上,积极对接政策,抢抓机遇促发展;向下,精雕细琢文旅项目和景区景点建设,不断打造具有乌海辨识度的文旅游玩场景,深度融合北疆文化,积极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 市司法局扎实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

    本报讯 (记者黄建飞)2024年以来,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有效整合政府法律顾问资源,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助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抓队伍,构建多元体系。市司法局采用“本地+外地”联合模式组建法律顾问团队,从北京市、无锡市、乌海市遴选出4家律师事务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红色学习+专业提升”路径,选派法律顾问赴延安市学习,邀请知名律师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法律顾问团队综合素养。目前,全市已构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法律顾问服务网络,基层法治建设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 市科技局积极推动农业创新成果转化

    本报讯 记者从4月2日召开的2025年度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会议上了解到,2025年,市科技局将继续着力推进农牧业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真抓实干,为我市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2024年,市科技局以“三个突破”推动科技助农提质增效。通过“田间课堂”培训农户1100余人次,推广气肥、精量灌溉等5项技术,引进耐旱葡萄、番茄等新品种13个,并创新性地实施展会经济模式,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联合高校院所申报科研项目13项,发布地方标准8项,获授权专利3项。同时,通过机制建设突破,首次实施绩效管理,通过30万元后补助资金激发创新活力,形成“绩效—资源—服务”的良性循环。

  • 关于设立乌海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热线的公告

    为全面推进美丽乌海建设,坚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热线,并按照《乌海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奖励,具体事宜如下:

  • 土地流转注活力 赋能强村惠民生

    本报记者 丁宇婷

    土地流转作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关键举措,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立足本村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性地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型发展模式,以“小块变大块、小田变大田”为核心目标,多点发力、稳步推进,引导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 进校办证“零距离”

    近日,海南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和拉僧仲派出所民警辅警走进市第十八中学和市第十九中学,开展“户政服务进校园”活动。民警辅警在课余时间利用流动警务站便民服务车,现场为学生提供照相、采集信息等“一站式”服务。图为学生排队办理身份证。(丁宇婷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